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初夏,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閃動著中國“蛟龍”的颯爽身影。
6月1日17時12分,紅白相間的“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緩緩浮出海面,“向陽紅09”母船上的中國科考隊員們一陣歡呼,標志著“蛟龍?zhí)枴痹?017年試驗應用性航次中在世界最深處的最后一潛順利完成。10天5次大深度下潛,“蛟龍?zhí)枴币詢?yōu)異的性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國家海洋局供圖
而這一潛,距離“蛟龍?zhí)枴碧魬?zhàn)7000米海試成功,僅有短短的5年。
2012年6月,也是在馬里亞納海溝,“蛟龍?zhí)枴毕聺?062米,創(chuàng)下了世界同類作業(yè)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自此,中國載人深潛躍升世界前列,也由此開啟了我國重大深海技術裝備研發(fā)的熱潮。5年來,我國已初步建成以“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海龍?zhí)枴睙o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zhí)枴睙o人遙控潛水器為代表的“三龍”裝備體系,中國重大深海技術裝備走向譜系化,“下五洋捉鱉”的夢想正一步步成真。
十年攻關實現(xiàn)技術跨越
20世紀以來,海洋正在成為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拓展生存發(fā)展空間的戰(zhàn)略必爭之地。在“蛟龍?zhí)枴眴柺乐?,世界上擁?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僅有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深海技術裝備無疑成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2002年,科技部正式將7000米載人潛水器列為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隨后歷經(jīng)十年攻關,于2012年實現(xiàn)“蛟龍?zhí)枴?000米海試成功。至此,中國“龍”一躍進入世界載人深潛第一梯隊,中國從此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進行各種科考,探尋資源。
“‘蛟龍?zhí)枴?000米級海試成功的意義不僅于此,它是一個開始?!痹凇膀札?zhí)枴备笨傇O計師胡震眼中,正是“蛟龍?zhí)枴钡氖旯リP,為我國深海技術裝備研發(fā)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儲備,“隨著重大深海技術裝備不斷涌現(xiàn)和投入使用,它的成果不是簡單的一個點,而是變成了一條線。”
2013年5月,“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4000米海試成功;2013年10月,“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助力“大洋一號”船南海海試成功;2016年1月,“潛龍二號”水下機器人成功首潛;2016年8月,“海斗號”無人潛水器創(chuàng)造了10767米下潛及作業(yè)深度紀錄。這些由我國自行設計集成、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深海運載器,與“蛟龍?zhí)枴币黄?,成為我國深海技術發(fā)展的標志和里程碑。
“‘蛟龍’‘海龍’和‘潛龍’這三類深潛器在近年來多個大洋航次科考中已進入業(yè)務化運行階段?!敝袊笱髤f(xié)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表示,“‘三龍’裝備體系將成為我國開展深海資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學研究的主力軍?!?/p>
重大深海技術裝備走向“中國造”
“蛟龍?zhí)枴笔旯リP探尋深海,同時開啟了我國海洋裝備“中國造”的序曲。
我國海洋科考起步晚、底子薄,與之相伴的是研發(fā)能力的落后,深海裝備長期依賴進口。“30年前我們不知道什么叫深海,什么叫深海裝備,所有的都是空白?!敝锌圃喝齺喩詈?茖W與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張艾群說。
從“九五”起,我國開始設立“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開始加快大型海洋裝備的研發(fā)進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海洋強國戰(zhàn)略,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支撐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科技三會上,習近平指出,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fā)的寶藏,但要得到這些寶藏,就必須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fā)方面掌握關鍵技術。國土資源部則發(fā)布“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將著力突破深海探測的關鍵技術,向深??臻g拓展。
一系列戰(zhàn)略的實施,令重大深海技術裝備“國產(chǎn)化”迎來了快速發(fā)展的機遇期。近年來,我國浮力材料、深水電機、水密接插件、高壓海水泵、機械手、水下燈和攝像機等海洋裝備的國產(chǎn)化技術走向成熟。
胡震表示,我國已進入總裝階段的4500米載人作業(yè)潛水器,國產(chǎn)化率達92%至95%,驗證了中國從原材料的制備到加工工藝的能力。隨著后續(xù)應用發(fā)展,必將帶動國內(nèi)深海裝備領域新材料、新裝備的應用發(fā)展。
“龍”丁興旺將齊探深海
以“三龍”為代表的裝備體系不斷刷新著中國深海技術的新紀錄,然而科學家們對中國深度的執(zhí)著不僅于此。
“7000米級載人深潛器雖然還沒有被超越,但差距不大,我們還是要把萬米載人作業(yè)突破,如果突破,我們就是世界第一?!敝写毓さ?02所所長何春榮透露,今年1月,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已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被立項研制。
2016年9月,國土資源部提出在2020年前開發(fā)11000米的深海潛水器。同年底,“潛龍三號”潛水器項目啟動,同時,國家科技部發(fā)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全力推進全海深潛水器研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葛彤領銜的“全海深無人潛水器(ARV)研制”項目已獲得相應重點研發(fā)計劃的支持。
“這一項目最終將形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覆蓋全海深的深海調(diào)查技術體系,為推動我國深遠??萍及l(fā)展提供必要的裝備支撐?!备鹜硎荆瑫r,6000米級的“海龍三號”也已進入海試階段。
此外,一個比“蛟龍?zhí)枴鄙顫摳鼮辇嫶?、復雜,意義更為重大的工程——“蛟龍?zhí)胶!惫こ陶卺j釀之中。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這一工程將對“十三五”及未來15年我國深海資源勘查、深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利用、深海技術裝備發(fā)展、深海規(guī)則制定等進行系統(tǒng)設計、統(tǒng)籌謀劃和實施,屆時將全面推動我國深海活動從“跟跑”向“領跑”的跨越式發(fā)展。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