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山西朔州把推動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生態(tài)保護修復,留住了綠水青山。
正在給土豆鋤草的人,是朔州平魯區(qū)的農民趙文吉。四年前,他承包了中煤平朔集團15畝復墾耕地,現在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不小的收益。
趙文吉:拿這個馬鈴薯來說,原來一畝能收1000斤,現在最低1500斤。復墾出來好,原來這個土地,一個是不平整,再一個是土壤也不行。
中煤平朔集團擁有三座年產量2000萬噸的特大型露天礦,大規(guī)模煤炭開采,也造成了地表破壞、植被受損等問題。為修復生態(tài),平朔礦區(qū)把土地復墾納入開采計劃;把煤炭開采過程中挖出的表土及碎石填補原地貌的溝壑,形成平整的復墾區(qū);之后種植紫花苜蓿改良土壤,使復墾耕地的生產力顯著提高。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白中科:首先必須保證耕地的動態(tài)總量平衡,不能少于以前耕地的面積,同時我們再造的耕地,要比以前質量要好,土地生產力還要高。耕地有了以后,當地的老百姓,失地農民的就業(yè)和后續(xù)產業(yè)的發(fā)展,就能有一個基礎了。
截至目前,平朔礦區(qū)累計投入復墾資金超過10億元,復墾土地4萬畝,礦區(qū)土地復墾率超過90%,排土場植被覆蓋率更是由原來的不足10%提高到90%以上。
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剛:在煤炭開采的過程中,確實會對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始終堅持復墾與生產并重這么一個原則,所以通過我們的努力,應該說我們完全能夠把環(huán)境恢復到以前、甚至比以前更好。
平朔集團的復墾讓礦山重批上綠裝,右玉縣的植樹造林,則讓荒山變成了綠洲。
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歷史上就是過去風沙成患、山川貧瘠。
山西朔州右玉縣馬頭山村村民 李云生:我小的時候,這個地方沒有樹,就是黃土,這個地方風大,風吹石頭都跑,眼睛都睜不開,就是那種環(huán)境,所以說右玉人要想在這生存,就必須得種樹,不種樹就沒有辦法生存。
為了生存,右玉人一代一代堅持種樹。2002年,李云生也承包了1萬多畝荒山,帶著親戚朋友一起植樹造林。到現在他們已累計栽樹近三百萬株,還發(fā)展起林下經濟,在山上種下150多畝中藥,養(yǎng)殖100多頭牛,每年收入超過十萬元。
山西朔州右玉縣馬頭山村村民 李云生:如果環(huán)境不好的話,你想在這里搞林下經濟,想搞發(fā)展的話,絕對是空談的?,F在你看這個環(huán)境就好了,搞什么都能搞成,能搞起來,綠水青山就帶來了金山銀山了。
目前,右玉縣有林地150多萬畝,林木覆蓋率由解放初的不足0.3%提高到54%。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