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城西北15公里處的土門鎮(zhèn)南龍山腳下,有一村落本名晉王墳,俗名墳上村。村名來歷可溯源至600多年前的明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之孫朱濟熹被襲封為晉定王,至成祖時又被封為平陽王。其弟濟火黃心生嫉妒,頗為不滿。多次通過成祖之子高煦,在皇帝面前造謠詆毀濟熹,同時還拉攏引誘王府中官校一再誣陷濟熹,屢進讒言。終于在永樂十二年(1415年),成祖誤信,下詔免去濟熹爵位,廢為庶人,并改立濟火黃為晉王。濟火黃陰謀得逞,更加猖狂,毒死嫡母,逼奸其父侍女,幽禁兄長濟熹,惡行累累。終于應(yīng)了老話“惡有惡報”,10年以后,濟火黃故侍女媼終于進宮告發(fā)濟火黃,一一向成祖稟明真相。成祖大怒,經(jīng)查證屬實后,即派左微馳召濟熹,恢復(fù)其晉王爵位,并封濟熹之子為平陽王,令其父子移居平陽,賜封連泊灘田。機關(guān)算盡的濟火黃被免去爵位,廢為庶人。
至宣德十年(1436年),晉定王濟熹去世,按規(guī)定享受了明代封王葬禮待遇:輟朝三日,禮部掌行喪葬禮儀;翰林院撰寫祭文,謚冊文,擬碑文;工部選銘旌,并遣官在平陽選風水相宜陵址,即今天的墳上村址。晉王陵歷時三個多月始告竣工,陵址坐西向東,居高臨下。陵前獻殿高大雄偉,建筑考究,挑檐歇山頂,覆綠色琉璃瓦,四角檐脊飾有琉璃陶獸,整個建筑肅穆莊嚴,門樓石雕威武雄壯,不僅代表了明代王室陵墓建筑特色,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建筑的精妙絕倫。
晉王陵園由其后裔守護,地方縣衙負責保護和祭祀。經(jīng)幾百年繁衍發(fā)展,遂成村落,后人稱為晉王墳村,俗稱墳上村。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