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新南關(guān)巷,位于鼓樓南大街秦蜀路路西方向,主干道為東西走向。其中有兩條南北分支,分別為新南關(guān)一巷、新南關(guān)二巷,一條為死胡同,另一條可到達西趙巷。
菜地上的“新住房”
9月22日下午,在對新南關(guān)巷來歷的采訪中,來往穿梭于這條巷子的人均表示不清楚其中緣由,其中一位中年人猜測說,從字面意義上理解,估計是條新路吧,在鼓樓南這邊有個大南門,這條巷子是不是跟它有關(guān)系呢?”告別這位中年人,記者繼續(xù)一路探尋。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記者找到了一位這里的老住戶,得知記者來意,今年59歲的聶光濟說,以前這里統(tǒng)稱為南門外,是大片的菜地,沒有人家。在1990年左右有住戶后,這片地方除了南邊的堯豐市場外,再往南走仍是荒無人煙,似乎成為了鼓樓南街上的一條‘分水嶺’,所以巷子名稱由來估計是這樣的。”
此外,聶先生介紹,這一帶的住戶大多來自南城壕和西城壕的搬遷住戶。憶及巷子曾經(jīng)的走向,聶先生表示變化不大,“這里以前有個通往堯豐市場的大門(曾在該巷子主干道路南方向中段),在1998年左右,堯豐市場的門改到了現(xiàn)在的位置。”
親身見證“名由來”
告別聶先生,記者繼續(xù)尋找新南關(guān)巷的來歷。
在熱心居民的推薦下,記者見到了曾在鼓樓南居委會工作多年、今年82歲的張值親老人。
得知記者采訪來意,張老開門見山,由于當時這塊地方地勢不平,疙里疙瘩、坑坑洼洼,而且從大南門往南走,地勢越來越低,因為是大片的耕地,沒有人家,所以并沒有啥名字。
后來在成立居民委員會的時候,居民們就討論著為這里立名,當時我家的一個老鄰居也在場,就說起了因這里屬于大南門外,根據(jù)地形走勢,也有老百姓稱呼這里為‘南疙瘩上(ge tai方言)’,于是就提議說,干脆取其中的一個‘南’字,就叫新南關(guān)吧。就這樣,我們一行人來到了辦事處,在大家的一致認同下,南疙瘩上’正式更名為‘新南關(guān)’。”張老說,一晃“新南關(guān)”這個名稱已經(jīng)“出生”40多年了,如今隨著新南關(guān)名稱的普及,南疙瘩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此外,張老也肯定了聶先生的說法,這里的菜地從1988年開始,由來自南城壕和西城壕的搬遷戶陸續(xù)建起的住房所取代。
那么,與大南門有關(guān)的還有哪些巷子、哪些故事呢?記者也將繼續(xù)尋找,陸續(xù)推出。
記者亢亞莉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