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都區(qū)羊舍村“騰蛟塔”
有關“羊舌”的村鎮(zhèn),現(xiàn)知有五處,即臨汾市境內四處,為堯都區(qū)羊舍村、曲沃縣羊舌村、襄汾縣北眾村羊舌故里。運城市境內一處,為新絳縣西關羊舌氏埋羊里。長治市境內一處,為沁縣太里村。
光緒版(1879)《直隸絳州志·古跡》載:“羊舌氏埋羊里在西關。羊舌子好直,不容于晉,去而之三室之邑。邑人攘羊而遺之不受。其妻曰:‘不如受而埋之?!蛏嘧釉唬骸尾火A肸與鮒。’其妻曰:‘不可。南方有鳥曰吉乾,食其子不擇肉,子多不義。今肸與鮒童子也,隨大人而化,不可食以非義?!?乃盛以甕埋墟陰。后攘羊事敗,吏至發(fā)而視之,舌尚存。吏曰:‘君子哉!羊舌子不與攘羊矣?!锶颂仗撊斜??!绷碛袀髡f:有人偷殺了羊,把羊頭送給李果。李果不敢不受,又不敢自用,就把羊頭埋在地下。其后偷羊之事暴露,追到李果。李果就把羊頭掘出來,羊舌還在,因此被免罪。李果于是以“羊舌”為姓,稱羊舌氏。依《絳州志》記述,則攘羊者邑人也,非李果。而此前已有羊舌氏。乾隆版(1771)《沁州志·人物》載:“舊志,羊舌大夫突,晉武公子伯僑之孫,以官為氏,未詳所考。至昔傳李果事,元朝不從。唐孔穎達亦云,不知誰為此言,且與《烈女傳》羊叔姬事相類,未可據以為志?!毖岳罟?,傳說而已。民國版《新絳縣志·祠廟》:“羊舌廟在西關,后廢為迎候廳?!薄盃I建考:迎候廳,北關一,南關一,西關舊以羊舌祠為之。清乾隆二十八年知州張成德復舊?!?/p>
襄汾縣北眾村羊舌故里,原屬太平縣。道光版(1825)《太平縣志》和光緒版(1882)《太平縣志》均載:“北眾,距縣二十五里,明崇正六年筑堡。昔羊舌職去而之三室之邑,疑即此地,故又稱羊舌坊?!背缯?,疑崇禎之誤。2009年北眾村立有“羊舌故里石牌樓捐款碑記”。碑文載:“北眾村,又名羊舌坊,據大清太平縣志記載,大明崇正六年建堡,為晉國大夫羊舌職三室之邑也。羊舌故里,究其史料可考,重現(xiàn)歷史文化淵源久矣。”
乾隆版(1758)《新修曲沃縣志》和乾隆版(1797)《續(xù)修曲沃縣志》均載:“羊舌村,距城二十四里,相傳古羊舌大夫故里?!惫饩w版(1880)《續(xù)修曲沃縣志·古跡》載:“羊舌大夫故里,縣東北羊舌村?!毖蛏啻逯暶笤?,卻非因羊舌故里。2005年8月,山西省考古隊在羊舌村南的嶺地上發(fā)掘了一處晉國兩周時期的墓地。這處墓地,與著名的曲村——天馬遺址內北趙晉侯墓地隔河相望,直線距離僅4500米。北趙晉侯墓地經7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晉侯及夫人墓9組19座。學術界基本推定這9座墓葬是西周至春秋早期9代晉侯及夫人的墓葬。而羊舌墓地發(fā)掘的M1、M2組為“中”字形的豎穴積石積炭墓,并祔葬有車馬坑和大型祭祀活動遺跡,是目前在山西發(fā)現(xiàn)的兩周時期最大的墓葬。尤其對M1、M2的墓主有幾種不同的推斷:一種認為是文侯;一種認為是殤叔;還有認為是成師。而對墓葬的盜掘,一種認為是人為報復性破壞;一種認為是普通盜掘。專家們各抒己見,至今尚未有定論。
乾隆版(1771)《沁州志·建置沿革》:“春秋晉銅鞮地,為大夫羊舌食邑?!壁D梗骸爸軙x大夫羊舌職墓;晉大夫羊舌赤墓,祀鄉(xiāng)賢;晉大夫羊舌肸墓,祀鄉(xiāng)賢。兩世三賢同一塋,在州南太里村南,高冢鼎峙,里人呼為大夫城。故址周圍數十畝,歲久居民侵種且樵牧其上??滴跞四?,署州事武鄉(xiāng)知縣祝兆麟、吏目馮祉嚴行禁飭,反其侵地而繚以土垣,衛(wèi)以門柵,植樹百余株,望之秀整可觀。雍正七年,巡察朱筠立碑墓上?!?/p>
堯都區(qū)羊舍村,乾隆版(1779)《臨汾縣志》載:“羊城里,共計三村,羊舍村,離城三十五里?!泵駠妫?933)《臨汾縣志》:“羊城里之羊舍村,三十五里?!惫P者曾應本村文化愛好者張燕鳴先生之約,親赴羊舍村一探究竟。
羊舍村位于姑射山東、汾河西之西高東低的丘陵垣坡區(qū)。全村現(xiàn)有480余戶、2120多口人,土地3120畝,水旱約各半,是座中等村落。羊舍村黨支部、村委會多年來大力發(fā)展工業(yè)、農業(yè)和多種經營等,目前,全村生產總值突破億元,人均收入達萬元。難能可貴的是村黨支部、村委會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和維修,積極開展村民文化活動,編印了資料豐富的《羊舍村紀略》,先后獲堯都區(qū)和魏村鎮(zhèn)兩級“紅旗黨支部”“文明村”榮譽,還有林果基地建設、村村通重點工程、招商引資貢獻、威風鑼鼓大賽等獎項。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連鎖同志獲堯都區(qū)“優(yōu)秀黨員”“功勛書記”稱號。 (劉國柱 張燕鳴)
?。ㄎ赐甏m(xù))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