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鐮子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燧人氏鉆木取火”許多人都聽說過,但火鐮子取火知道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近日,喜愛收藏民俗舊物的趙延武師傅,從襄汾收藏到一把清末民初時期的舊物火鐮子。
趙師傅收藏的這把火鐮子樣子奇特,做工也非常精巧,雖然距今已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但仍然保存完好。這把火鐮子呈長方形,長約7厘米,寬約4厘米?;痃犠又饕膳Fず丸F條組成,牛皮有三層,中間似一個小袋子,可以裝打火用的材料,鐵條呈扇形,細而且長,牛皮和鐵條由銅鉚釘相連接,共有銅鉚釘11個,9個為固定牛皮與鐵條所用,鉚釘釘?shù)眉氈露鶆?,剩余的兩個鉚釘一大一小,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牛皮內(nèi)還保存有尚未用完的棉花,趙師傅稱其為火絨。
趙延武對民俗頗有研究。他介紹:火鐮子是清末民初頗為流行的一種打火工具。打火時需要三種材料,一種是火鐮子,一種是燧石,一種是火絨。燧石是一種色黑質(zhì)硬的石頭,火絨是用棉花套子、硝和紅薯葉等糅合曬干做成的。打火時,用火鐮子打磨燧石產(chǎn)生火星,火星濺到火絨上產(chǎn)生火花,用嘴吹火星就可產(chǎn)生火苗,供人們?nèi)』鹗褂?。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些偏遠地方還使用火鐮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收藏品。由于物件較小,容易遺失,在古玩市場并不多見。
趙延武介紹,火柴曾經(jīng)一度叫“洋火”,是通過外國引進的,隨著洋火漸行漸遠,打火機成為取火的主潮流,而火鐮子因為使用繁瑣、不方便等原因,已經(jīng)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見證物件,火鐮子具有一定的紀念和收藏意義,能讓人們從中了解那段歷史,了解那個時代,了解取火工具的演變和發(fā)展。
記者 張春茂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