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氏二十五代家族宗譜捐給大槐樹祭祖園收藏保管
臨汾新聞網(wǎng)訊(記者賈佳)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xiāng)。清明期間,山東譚氏九代100人,千里迢迢,回到洪洞尋根祭祖。
在第27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殿上,譚氏族人鄭重其事、小心翼翼地將25代家族宗譜捐獻給了大槐樹祭祖園收藏保管。這套記錄了譚氏家族祖祖輩輩人物關系、重要事跡的家譜,成為維系彼此關系的一根紐帶,是大槐樹尋根祭祖正式收到的第一本家譜。在大槐樹尋根祭祖大殿上,他們深情地呼喊著:“大槐樹,我們回來了!洪洞,我們回來了!”那情真意切的思鄉(xiāng)情懷感人肺腑,令在場的上萬觀眾潸然淚下。為他們跋山涉水、不遠千里祭祖的故事所感動,為他們鍥而不舍、不畏艱辛尋根的精神所動容。
據(jù)了解,譚氏一族現(xiàn)居山東聊城,根據(jù)本支族譜記載,譚氏始祖德亮公諱公明是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人,世祖本昆仲4人(兄弟4人),長支奉祀原籍洪洞,次支在明洪武四年從洪洞縣遷居山東兗州府平洲東阿縣曹馬社村(現(xiàn)譚莊),三支德昭公諱公朗,遷居于東昌府聊城縣南,四支遷徙之地不曾知曉無據(jù)可靠。
二門、三門遷居山東聊城,相距三十余里。長久以來,兩村親戚往來,雜居群處,后裔子孫時常交流,感情深厚。時至今日,繁衍25代,族中最長者德字輩,最幼者慶字輩,族人多達8000余人,可稱望族。族人輩輩恪守“積德積善、勤儉持家、自立自強、博學衛(wèi)國”的祖訓,形成了“尊祖敬宗、愛家愛村、愛鄉(xiāng)愛國”的良好家風。每年春節(jié)、清明,兩家人團聚一起,共祭先祖。伴隨著歷史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族親外遷置業(yè)者逐漸增多,如今全國多地均有本族宗親落戶定居。
兩支族譜均保存完好,據(jù)德亮公后人介紹,族譜于明萬歷年間癸巳年創(chuàng)修譚氏族譜以來,600多年來,歷經9次修譜,詳細記載了族人的繁衍生息。第9次續(xù)譜,譚氏宗族為后世擬定字輩:“文學相繼,致慶永昌,興國保家,為善毓良”,祈愿子孫源源不斷。
關于本次尋根問祖,譚氏后人譚相磊稱,來大槐樹尋根問祖,告慰祖先,這是族中長久以來的心愿。在山東同樣有不少同譚氏家族一樣的大槐樹移民后裔,都渴望回到洪洞尋根問祖。遷至山東的第二代先祖兄弟二人,分別取名“祁”“晉”,這是祖宗不忘根源的良苦用心。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尋根之旅,能與留守山西的長門長支取得聯(lián)系,以便聯(lián)宗敘誼,共話親情。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