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尋根祭祖 “大槐樹”記憶鄉(xiāng)愁

2019-04-10 09:33:34 來源:臨汾新聞網

兩個萬安一脈牽

  臨汾新聞網訊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币痪漕H具寓意的古語,道盡了中國人流淌于血液中的宗族情結。

  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一場歷時五十載、人口逾百萬、遍及18省市的曠古絕今移民大遷徙,成就了今天洪洞“天下故鄉(xiāng)、華人老家”的美譽,也使“大槐樹”成為承載著數以億計移民后裔鄉(xiāng)愁的精神符號。

  4月5日,清明節(jié)。第二十九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jié)尋根祭祖大典,在國家5A級景區(qū)——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隆重舉行。來自全國不同地區(qū)的移民后裔慕名而來,其人流如潮、萬人空巷的壯觀場面一度引起轟動。

  魂牽老鸛窩,情意綿長思故土;夢繞古槐樹,葉茂根深溯源流。這種“尋根熱”的背后,承載的是移民情,傳承的是家國夢,發(fā)揚的則是根祖文化。

  兩個“萬安村”承載移民情

  “那株大槐樹在哪里?我們想看看。”臨近晌午,71歲的邱志海一進入景區(qū)就問。他的身后是50多位同村人——河北省邯鄲市叢臺開發(fā)區(qū)小西堡鄉(xiāng)孫目連寨村村民,“以前老人們常說我們的祖先是從大槐樹下遷過去的……”

  在邱志海們苦苦“尋根”時,他們的老鄉(xiāng)——邯鄲武安市西萬安村宋氏、郝氏、郭氏村民剛剛在祭祖大典的舞臺上“認了親”——這是一段有關“兩個萬安村”的溫情故事。

  2018年,西萬安村一位宋姓村民想重新修訂家譜,“想找到我的先祖,因為一直聽老人說我們是從山西洪洞縣遷出來的,所以就聯(lián)系了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他們這里收集了很多姓氏的家譜,于是我就進行尋找和比對,終于找到了宋氏這一脈的親人,原來他們這個村也叫做萬安村!”令這位村民沒有想到,兩個萬安村的方言發(fā)音竟然也有許多相同,“比如上午、下午,我們叫前上(音,下同)、后上,這里也是;我們管餃子叫做疙瘩,這里也叫疙瘩……”

  如果說鄉(xiāng)音是跨越600年最親切的記憶,那么族譜就是延續(xù)600年最有力的證明。西萬安村村民帶來的兩份祖譜令人動容,一份是宋氏家族的祖譜,在長約7米、高約5米的篇幅上,自明朝萬歷年間開始記載,1990年畫制,共記錄了宋氏家族14代人。另一份是《郝氏三字經》原祖譜,記錄了公元1371年郝氏家族從洪洞縣遷出,目前遷出的郝氏一脈在邯鄲西萬安村已經繁衍了7000余人。一位郝姓村民說:“這本祖譜時刻提醒著我們郝氏后裔,洪洞大槐樹是我們的源頭,洪洞萬安村是我們的家!”

  或許是冥冥中的注定。村民們說,在邯鄲西萬安村西頭,也有一棵大槐樹,當地人都把它叫做“思鄉(xiāng)槐”。這棵樹和其他的樹不大一樣,它的樹梢并不是向陽生長,而是都朝向西南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洪洞的方向,是他們祖先的方向。

  “大槐樹,我們回來了!”祭祖大典上,宋氏、郝氏、郭氏110位村民的齊聲呼喊足以融化人心,身為老家人的洪洞萬安村村民則給予了熱烈回應:“歡迎回家!”當兩個萬安村的村民相互擁抱、互致問候時,血濃于水的親情便跨越了時空阻隔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目睹此情此景,主持大典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剛強動情地說:“萬安村的故事就是千千萬萬大槐樹移民的故事,無論離開多遠,都將四海歸源!”顯然,這種歸源的基因就流淌在大槐樹移民的血脈中,也印刻在每個家族代代傳承的家風里。

  一種儀式感傳承家園夢

  “兩個萬安村”似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

  600年瓜瓞綿延,18省血脈同宗。自1991年首屆大槐樹文化節(jié)舉辦以來,洪洞縣已連續(xù)舉辦了29屆尋根祭祖大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槐樹祭祖習俗。2008年6月7日,這一習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響鼓六通、靜鞭九聲,主祭人行盥洗禮、披槐巾,宣布祭祖大典啟幕?!肮в诤铀?、舜王土”“恭請大槐樹移民神主升位”“鳴炮、啟門”“敬獻三牲”“敬獻五谷”“敬獻肴饌”“敬獻鮮果”“敬獻美酒佳釀”“敬香通神”“奠酒獻禮”“敬獻花籃”“恭誦祭文”“鞠躬辭神”“敬獻樂舞”……臺上,祭拜者一襲盛裝,表情肅然,傳統(tǒng)儀程所具備的儀式感加深了祭祖習俗的神圣感。

  臺下,83歲的高棟梁看得格外仔細。作為運城市聞喜縣禮儀研究會副會長,老人已經連續(xù)參加了3次這樣的祭祖大典。除了自身“尋根”之外,他還肩負著另一項使命——從“尋根祭祖”這一儀式中探尋它所負載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真諦,并將之引入研究會,以謀求這一協(xié)會的長足發(fā)展。

  不唯高棟梁老人,在這盛大的祭祖大典中,人們更期待從儀式感找到傳承德孝文化、弘揚家國情懷的支點。近年來,作為大槐樹祭祖習俗的傳承者,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在文旅融合中,依托根祖文化,集移民、宗親、孝德、家風等多種元素,全力探索支撐民族生生不息的親情密碼,在演繹家國情懷的同時,弘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一張品牌弘揚根祖文化

  洪崖古洞,移民老家之所念;古大槐樹,赤子親情之所牽。每逢清明,古槐后裔不遠萬里,相聚在大槐樹下,聆聽鄉(xiāng)音、追溯鄉(xiāng)情,共敘古槐血脈親情。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大槐樹景區(qū)就已經成為我省旅游行業(yè)屈指可數的著名景點。近年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更是依托大槐樹移民歷史,大力發(fā)展“老家親情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大槐樹文化”使洪洞縣贏得“天下故鄉(xiāng),華人老家”之譽的同時,業(yè)已成為該縣全力打造“一核四帶六片區(qū)”全域旅游格局的核心。就全市而言,“大槐樹文化”亦成為“中國根·黃河魂”文化旅游品牌的支柱之一。

  如今,蜚聲海內外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已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民祭圣地。隨著2018年10月29日正式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其在挖掘大槐樹根祖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孝德家風方面開啟了一個新起點。

  相關鏈接:

  己亥年洪洞大槐樹遷民祭祖文

  維公元二O一九年四月五日,歲在己亥,谷旦清明,東風浩蕩,萬物滋榮。我洪洞大槐后裔,以篤恭篤敬之心,咸集汾水之濱,謹備三牲五谷、束帛雅樂,恭祭我古槐遷民先祖,文曰:

  祖堂巍巍,古槐蒼蒼,懿維吾祖,勛業(yè)煌煌!

  昔元末明初,中原戰(zhàn)亂,旱澇蝗疫,九州禍荒。唯河東晉野,風調雨順,人勤民慧,粟黍盈倉。洪武即興,欽定移民墾荒,集眾大槐樹下,遠徙他鄉(xiāng)異壤。歷五十余載,至一十八省,及六百余縣,凡一千余姓,逾百萬之眾,成千古之壯。遷民所至,勤漁獵、擅農桑,重塑山河,榮貧曠之地;從百業(yè)、富黎庶,傳承文明,興困頓之邦。繁衍生息,育二萬萬槐裔,播綿綿瓜瓞之芬芳。我祖之功德,亙古今而愈烈,歷世代而益彰,惠貽四海,澤沐九州,天下華胄,是景是仰。

  青史崢嶸,慨當以慷!繼往開來,民心所向!祖德有繼,六百年滄桑長傳懋業(yè);血脈相承,八十萬兒女續(xù)寫華章。今政通人和,諸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衢通八方;文化燦爛,產經榮昌,保優(yōu)奪魁,其時正當!不忘初心,核心指引匯磅礴力量;情系百姓,奮發(fā)有為當鼎革圖強。更喜古槐后裔,飲水思源,尋根萬里,共建家鄉(xiāng)。今日洪洞,廣容五湖四海之才士,博納東西南北之賢良。改革更深入,復興藍圖宏昶;闊步新時代,共建全面小康!謹以此祭,虔告先祖:今朝當奮翼,明日更輝煌!

  古槐逢春,汾水蕩漾;巍巍祖堂,葉茂水長。冀佑槐鄉(xiāng)祥瑞,福澤萬民安康。

  伏惟尚饗!

  記者 孫宗林 王曉靜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