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顧名思義,就是將需要做的事留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從專業(yè)的角度講,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jié)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如今,拖延已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嚴重的拖延癥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你是否也染上“拖延癥”這種“病”?是否也為此苦惱過呢?
“拖延癥”危害不容小覷,生活中有些人因為愛拖延,常常拖著拖著就把事情耽誤了。大學生楊陽自稱就是一個“重度拖延癥患者”。他說:“不用別人說,我自己都感覺自己有拖延癥?!笔虑椴坏阶詈髸r限,他總是會給自己找到理由“稍后”再做,可每次拖延到最后就是把事情做得慌慌張張、草草了事,還有些事情拖延到最后竟然干脆忘記了,也因此耽誤了不少事。就拿上個月趕高鐵的事來說,那天楊陽在手機上購買了兩天后上午8點10分去太原的高鐵票,可“拖延癥”“告訴”他可以臨上火車前再去車站取票。到了出發(fā)那天,他愛拖延的毛病讓他七點半才從床上爬起來,起來發(fā)現(xiàn)還沒收拾行李,又慌慌張張收拾了半天。也沒顧上吃早飯就打車往車站趕,到了車站已經8點5分,這時才想起來還沒有換票,最后他沒能趕上這趟高鐵,沒辦法只好坐了下一趟。其實,這樣的事已經不止發(fā)生過這一次了,楊陽自責地說:“我都覺得我愛拖延的毛病必須都改一改了,可咋就改不掉呢!”
采訪中,記者詢問了不少自稱有“拖延癥”的人們:“既然有正事要辦,為什么不安排好其他事情和時間呢?你們都在為什么事情拖延呢?”其中,家住市區(qū)解放西路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比如第二天上班后要交的材料,我經常是第二天早上天還不亮的時候掙扎的爬起來,一邊睡眼惺忪一邊蓬頭垢面的去‘補作業(yè)’,因為再不干就‘完了’。”記者問:“那你早干嘛去了?”可她卻說:“是啊,我也常這么問自己,可我會自我‘安慰’說,沒事兒,不到時間呢,然后我會看電視、看手機、收拾家、洗衣服或在網上‘逛逛’,就是不愿意去做這件第二天就要交代的正事,然后就困了索性睡覺,因此只好第二天早上趕工。我老公總是因此說我?!辈稍L中,記者發(fā)現(xiàn),劉女士的狀況也是不少“拖延癥患者”的共同癥狀。
有拖延癥的不僅是成年人,小孩子也有,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癥。家住市區(qū)福利巷的解女士最近也在為兒子的“拖延癥”犯愁,解女士告訴記者,她感覺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在生活中、學習上總是“慢吞吞的”?!懊刻煸缟腺嚧?,穿衣服慢,吃飯也慢,走路也晃悠悠,寫作業(yè)也總是慢吞吞的,一會兒就分神了,摸摸這個動動那個,就是不愿意集中注意力趕緊把作業(yè)完成,常常拖到臨睡前才做完?!苯馀繜o奈地說。為此她沒少說兒子,“我每天都因為同樣的事情說他,怕他上學遲到,我都是提前半個多小時叫他起床,給他整理好書包,催促他出門上學……”可感覺這樣僅僅催促的做法對兒子愛拖延的毛病沒有什么作用。為了糾正兒子的“拖延癥”,她向幾個閨蜜討教了一些方法,其中有一種她準備試一試——讓孩子體會體會自己的拖延帶來的后果。早上起床、收拾東西、寫作業(yè)……都不催他了,就讓他因此遲到、沒完成作業(yè)被老師懲罰。解女士說:“不這樣的話,就記不住自己的錯誤,也不知道去改正自己拖延的毛病,希望這種辦法有效。”
據(jù)了解,“拖延癥”已成為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相關專家表示,如果總是將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一直把該做的事情推到最后,這樣事情都堆在一起,前面一件事拖到最后耽誤后面一件事,每件事情都做不好,每件事情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雖然總是表現(xiàn)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就特別影響個人發(fā)展。 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