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有一個鏡頭令許多人記憶深刻:身在外地的柯景騰要給沈佳宜打電話,可學校里只有一個公共電話亭。每次打電話不僅需排很長的隊,通話時間還受到限制……在通訊不發(fā)達的年代,公用電話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jīng)常能看到人們拿著IC卡排隊等候的場景。
如今,昔日風光無限的公用電話亭已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日前,多位市民向本網(wǎng)反映,市區(qū)建設路、五一路仍有一定數(shù)量的公用電話亭。由于長期無人使用、沒人維護,有的慘變垃圾箱,里面布滿灰塵,被扔滿紙屑;有的破爛不堪,處境尷尬不說,還影響市容市貌。那么,承載著一代人美好回憶的公共電話亭,究竟該何去何從?
昔日風光無限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公用電話亭開始出現(xiàn)在市區(qū)的各主要街道,市民只需投幣或插入IC卡即可使用。別看它現(xiàn)在很落魄,當年可是“香餑餑”。人們經(jīng)常能在街頭見到這樣或那樣一幕,有人手握呼機,急匆匆地奔向電話亭;有人一手握著話筒,一手纏繞著電話線,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有人為了聯(lián)絡家人或戀人,在電話亭前排起長隊。
“在座機普及率不高、手機還是奢侈品的年代,相應的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有的人即便買得起,也不一定舍得打。尤其是長途費、漫游費貴得驚人。所以,許多人都有一張IC卡,話費相對便宜也便于聯(lián)絡他人?!奔易∏嗒{南街貢家胡同的楊文奎說,“那時,鼓樓東大街上有好幾個電話亭,一白天幾乎都不閑著,經(jīng)常人滿為患?!?/p>
那些年,公用電話亭不僅便民利民,還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關乎愛情、親情和友情。家住煤化巷步行街的張先生感慨:“2001年,我和妻子剛剛結婚,她就要去石家莊進修半年,我們約定每晚8時通電話。那時,不管我多累多忙,也要抽出時間去公用電話亭打電話。我們通過電話互訴衷腸,又找回了熱戀時的感覺。有時,我冒著大雨給她打電話,身體是涼的,心卻是熱的。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那份溫暖與浪漫還留在心間?!?/p>
今日落魄不堪
進入“人手一機”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公用電話亭完全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在建設路、五一路等地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這些老式的半開放亭子有的外表臟污不堪,有的布滿“牛皮癬”,有的“面目全非”且“缺窗少門”。亭子里積滿厚厚的灰塵,還有一些隨意丟棄的垃圾。而印著“CNC中國網(wǎng)通”標識的電話座機全線“罷工”,拿起話筒再也聽不到熟悉的“嘟嘟聲”。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一些街頭報亭、書店會在顯眼位置標明“出售IC電話卡”。但是,記者一連跑了鼓樓東大街、解放路、平陽南街多家書報店,發(fā)現(xiàn)IC電話卡已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三大通訊運營商的話費充值卡。平陽南街一家報亭的老板不屑地說:“現(xiàn)在,人人離不開手機,話費也便宜。家里的座機都閑置了,誰還會跑到公用電話亭打電話?我至少十年沒有賣過IC電話卡了,就算賣也沒人買?!?/p>
“誰還用這玩意?90后、00后估計都不知道公用電話亭的作用?!闭谔暨x雜志的侯先生說,這些舊設施留著沒啥用,還不如拆了呢!”
明日何去何從
作為曾經(jīng)的“寵兒”,公用電話亭如今備受“冷遇”。關于它的“命運”,有些市民認為這純屬浪費資源,應退出歷史舞臺。也有市民反對拆除,表示可以保留小部分電話亭,以備不時之需。
“如遇緊急情況,不插卡也可撥打110、119、120等緊急電話。如果忘帶手機或者手機沒電,公用電話還能派上用場。只是公用電話亭的電話早已損壞,也無人維護,即便留著也沒多大作用?!痹诮ㄔO路一家銀行工作的宋女士說,國內(nèi)外一些城市將公用電話亭改造成了‘WiFi電話亭’、迷你公共圖書館或街頭景觀等。我們的城市如果從中借鑒一些改造經(jīng)驗,效果應該不會差。”
公用電話亭完成了歷史使命,是否該“完美落幕”?記者就此事詢問了中國聯(lián)通臨汾分公司辦公室負責人。該負責人在電話中表示:“許多市民認為公用電話亭沒有較大使用價值,反而有礙市容。因此,公司將對這些閑置的公用電話亭逐步拆除。”
文/圖記者 李靜 實習生 王舒羽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