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遠不止90年。但是,科學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主要在這90年。
“今日之急務,莫如科學精神之普及。”近代中國何以落后于世界?有識之士在政治、經濟等諸原因之外,還找到了另一個答案──科學精神的缺乏。
今天,中國政治進步、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已經躍上歷史新高度,但科學精神的弘揚依然屬于“今日之急務”。
具有科學知識,不等于擁有科學精神。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更需要弘揚不盲從、不輕信的科學精神
當代中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科學發(fā)展作為時代的主旋律,正在引領一個創(chuàng)新型國家崛起于世界的東方。
但是,總有一些現(xiàn)象令人困惑:
某院士論文抄襲,某學者學術造假,某評審暗箱操作……在本應圣潔的科學殿堂,違背誠實原則,篡改、偽造、剽竊科研數(shù)據(jù)等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行政干預、權力壟斷、官學一體、權學交易、學術霸道、流于形式等學術失范現(xiàn)象還在滋生蔓延;喪失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和科研誠信,追名逐利的浮躁學風仍大有市場。
有官員熱衷求簽問卜,有“專家”能讓水變油,有“大師”能呼風喚雨……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花樣翻新的迷信活動仍不時沉渣泛起,偽科學依然此起彼伏,各種騙術還在大行其道。
只要金山銀山,哪管綠水青山;只求上級滿意,哪管百姓利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拍腦袋工程、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在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今天,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現(xiàn)象仍層出不窮。
“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既不敢懷疑、批判,更不想進取、超越;既沒有追求真理的信念,也沒有堅持真理的勇氣;唯書唯上、故步自封……在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的今天,許多落后觀念仍在左右著人們的行動,許多創(chuàng)新的嘗試仍是阻力重重。
于是,總有一些現(xiàn)實令人尷尬:
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數(shù)量躍居世界第一,但學術風氣和學術水平并不令人滿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還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徘徊,核心競爭力仍讓人牽腸掛肚。
我國的干部隊伍不斷革命化、知識化、年輕化、專業(yè)化,但違背科學規(guī)律行事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離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要求還相距甚遠。
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升,社會的信息鴻溝逐步填平,但解放思想的任務依舊繁重,改革每向前推進一小步,仍然需要解放思想先向前推進一大步。
具有科學知識,并不等于擁有科學精神。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就更需要不盲從、不輕信的科學精神來去偽存真。科學精神被視為文明的精華,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如果一個民族缺失科學精神,那么就無異于一艘沒有羅盤的航船,來自任何方向的風都可能是逆風。
科技進步和科學素質影響著科學精神的形成,文化環(huán)境和制度建設決定著科學精神的傳播
什么是科學精神?作為一種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探求客觀真理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guī)范,科學精神誕生于科學領域,卻不局限于科學領域。
尊重科學、反對迷信,探索求知、尊重規(guī)律……雖然不同的時空條件下,科學精神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其基本要求卻始終如一,那就是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
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精神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科學技術被視為“奇技淫巧”的年代,不能指望科學精神的出現(xiàn);在科學價值被扭曲的年代,科學精神的缺失必然不可避免。1978年,中國科學界迎來了久違的春天。從追趕到超越,中國科技發(fā)展征程注定要只爭朝夕;從啟蒙到扎根,科學精神在中國的普及注定任重而道遠。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科學精神將失去重要前提。五四運動至今,雖然全民科學素質在逐漸提高,但由于許多人對于基本科學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在一些人的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之一,也影響著科學精神在全社會的進一步弘揚。
科學精神的形成和傳播,與科技進步的快慢和國民科學素質的高低密不可分,但科學精神能否蔚然成風,起決定作用的卻是文化環(huán)境和制度建設。
當“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運命,迷信強權。全然不認有個人,不認有自己,不認有真理”還有生存的空間,壓抑個性、扼殺創(chuàng)造依然存在于社會文化之中,我們不可能擁有科學精神。
當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經世致用”取代“求真”成為科學和教育的現(xiàn)實目標,學問被用作換取政治權利或世俗地位籌碼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擁有科學精神。
當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還沒有融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還未形成社會風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還未真正落到實處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擁有科學精神。
當制度建設尚不完善,民主氛圍還未彰顯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擁有科學精神。
只有當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民族習慣的時候,科學精神之樹才會枝繁葉茂,“望之蔚然而深秀”
科學精神成為一面旗幟,肇始于“五四運動”。而讓科學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一棵參天大樹,還需要全社會堅持不懈地精心培育。
今天,文化作為軟實力,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正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xiàn)實選擇。
弘揚科學精神,就要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這是艱巨任務,更是長期任務。說艱巨,是因為慣性的力量不可能輕易消弭于無形。說長期,是因為龐大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應當站在文化建設全局的高度,以科學的眼光審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吸收各國文化的先進成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弘揚科學精神,就要發(fā)展科學技術,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只有讓科學技術得到大力發(fā)展,才能為科學精神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茁壯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只有大力普及科學知識,自覺運用科學方法,用科學戰(zhàn)勝愚昧迷信,才能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真正促進科學精神在全社會的大力弘揚。
弘揚科學精神,同時要大力倡導人文精神,著力培育民主精神??茖W精神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形影相隨。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精神,是以人為本、充滿高度人文關懷的科學精神,是民主意識深入人心的科學精神。只有科學精神深入人心,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發(fā)展;只有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才能進一步推動科學精神在全社會的廣泛弘揚。
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工作者要身體力行,各級領導干部須率先垂范??茖W工作者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經常問一問自己是否做到了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背對榮譽,面對科學”,是否真正成為了嚴謹治學的力行者,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各級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應不斷捫心自問是否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發(fā)展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追求科學、民主的崎嶇之路,篳路藍縷,走上了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經過90年的歷史變遷,雖然時代變了、具體任務變了,但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追求真理的精神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依靠科學的力量、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沒有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發(fā)展觀,正是科學精神在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方略上的集中體現(xiàn)。
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是一句口號;當學習科學、運用科學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當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民族習慣,科學精神之樹才會枝繁葉茂,才會“望之蔚然而深秀”。
我們相信,在被“五四”新文化運動喚醒的中華大地上,科學精神一定能托起民族復興的希望!(人民日報 柯教平)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