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獲獎作品看隰州文化的優(yōu)美傳承

2014-10-30 20:31:14 來源:臨汾新聞網

不久前揭曉的山西省第九屆文藝評論獎,我市作家張行健、馬毅杰榜上有名。張行健中篇文學評論《從三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向度看隰州文化的優(yōu)美傳承》榮獲二等獎,馬毅杰的影視評論《湘江波濤涌、南湖行紅船——論兩部電影的藝術特點比較》榮獲三等獎。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張行健,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隰縣三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對隰州文化的優(yōu)美傳承。

隰縣:一塊浸潤著古老文化的土地

“隰縣古稱隰州,是一塊有著古老歷史的土地,古老的歷史孕育古老的文化?!睆埿薪〗榻B:30余年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作家創(chuàng)作了不少有影響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作家們對隰縣古老文化的傳承。”隰縣歷史悠久,縣志記載,隰縣素有“河東重鎮(zhèn)、三晉雄邦”之美譽,公元前17世紀,為商朝屬下的基方小國部落。隋開皇五年(585)廢郡置隰州,繼設隰州總管府,開始以“隰”命名。

張行健在作品中寫道:審視這片黃土地上的動蕩和演變,關注隰州民眾的精神品格和生命意識,展示給筆者的,是多重風景的交叉聚匯,是豐潤而博大的人文景觀。

“生活在隰州這片土地上的作家們是幸運的,從他們的創(chuàng)作理念中,從他們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還有創(chuàng)作實績中,無不透露著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質,無不傳承著悠久的文化脈絡的綿延?!睆埿薪≌f,在獲獎作品中,我在新時期以來三十余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里,把隰縣的骨干作家按年齡層面和文學時段劃分為三代。以三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實績和文學里程,看隰州這片土地上文脈的延續(xù)和文化的傳承?!?/p>

         第一代作家:先以散文聞名,后以小說步入新臺階

“隰州的第一代作家以王哲士、王雙定為新時代文學發(fā)軔代表”張行健介紹,這批作家以散文創(chuàng)作名聞三晉,之后衰年變法轉型跨躍,小說創(chuàng)作又步入新臺階?!睆埿薪∈熘跽苁亢屯蹼p定的大名,是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初期,從隰縣創(chuàng)辦的文學刊物《萬山叢中》上初讀他們作品的。

張行健介紹:當時剛剛粉碎四人幫不久,寒凝大地始消融,枯木逢春發(fā)新枝,在那樣一個極左思潮正待肅清,許多知識界、文化界人士依然處于徘徊觀望的狀態(tài),作為一個偏遠山城里的有識有志者,四十歲上下的二王發(fā)起并參于了一份文學刊物的創(chuàng)辦,這能看到他們血氣方剛和久被壓抑急欲抒發(fā)的激情,也可以了解隰州土地上知識分子思想的激進,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寬容,還有更多的是從文學作品里探求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的發(fā)展趨向……王雙定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是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以散文作為他的主打,先后在《山西文學》《火花》《山西日報》等刊物發(fā)表散文作品百余篇,其中《陋室三嘆》被《散文選刊》轉載。王哲士出版了散文集《歲月留痕》《走讀山水》《風清月白》還有地域文化類的專著《小西天志》《晉西風云》《民間趣話熟語》《紅軍東征在隰縣》等二百余萬字。此外,還提到了韓健民、王增佑、鄭祖發(fā)、申明 計等作家。

張行健在他的獲獎作品中分析了王雙定、王王哲士的散文及小說特點,對相關作品進行了詳細評述,其中有在本報連載的《你為啥拋棄我》等作品。

“縱觀隰州老一代作家的作品,是把文學之根緊緊扎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的?!睆埿薪≌f,這批作家在那片貧瘠卻也豐饒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去,汲取著、吸收著、發(fā)出枝來,長出葉來,開出飽滿的文學之花?!?/p>

第二代作家:以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打,有望獲意外收獲

張行健介紹,隰州的第二代作家以崔春祥為主,作為中年一茬的文學中堅,其以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打,具有堅實的文學功底,文思詭異,以期有出人意料的收獲。

崔春祥有未曾發(fā)表的小說文稿400余萬字,目前發(fā)表和收錄文集的小說有50余萬字,深圳的《特區(qū)文學》等刊發(fā)過他的中篇小說,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曾收錄他的中篇力作,香港出版社曾出版他的長篇小說《活奢》等。

作為大學同學,張行健對崔春祥是非常熟悉的。在二十幾年前,張行健曾寫過一篇散文《孤獨頌》分別發(fā)表在《太原日報》和《火花》雜志上,文中有對崔春祥的描寫?!巴瑢W在嬉笑打鬧,他在看磚頭一樣厚的書”,總是斜躺小床上默默翻看一本磚頭厚的書”,“無數個晚上,他選擇教室里最僻靜的角落,拿了簡樸厚重的本子,書寫他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小說草稿和生活隨筆?!痹趶埿薪〉挠洃浿校@樣的鏡頭依然十分清晰。正是這種執(zhí)著和勤奮,崔春祥創(chuàng)作了數百萬字的小說文稿。

“中篇小說《獵狼犬界》是崔春祥早期的作品,作為一篇不可多得優(yōu)秀小說和特色小說,這部作品描述的是呂梁山黃土原上的偏遠山鄉(xiāng)生活?!睆埿薪≌f,隰州獨特的風俗民情和地域特色,如血脈一樣流淌在崔春祥的周身,撞擊著他的血管和筆管。才有了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睆埿薪〗榻B,憑崔春祥的藝術積累和生活積累,生活體驗和生命體驗,他還能寫出更沉實更動人的小說作品來,他的性格是厚積薄發(fā)的一類,而這種發(fā)是一種爆發(fā)。

第三代作家:承襲傳統(tǒng),創(chuàng)作形式多樣

隰州的第三代作家以王軍為代表,立足本土面向全國,以多元思維梳理歷史,承襲傳統(tǒng),以全新意識涉獵生活觀照當下。

張行健一直以來非常關注隰縣作家,對隰縣作家頗為了解,對隰縣第三代作家也非??春?。對隰縣的第三代作家,張行健以四十歲上下年齡進行劃分。

“這一年齡段的作家群已初具規(guī)模,且勢頭強勁,創(chuàng)作思想自由,創(chuàng)作形式多樣,他們借鑒著前輩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沿襲著隰州本土文化的優(yōu)美傳承?!睆埿薪〗榻B:這一茬青年作家有王軍、李福保、郝微微、黃群、石書民、段惠琴等人。王軍以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實踐,成為青年作家的代表性人物?!痹谶@一代作家中,張行健重點介紹四十多歲的青年作家王軍:性格內向的王軍有著豐富的感情律動和對生活較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容納生活的波折和命動的遭際,把諸多生活的磨難填進胸腹的時候,對人生對命運就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和領悟。

從第一本散文集《默照》,便讀出了王軍的文學思考,文學定位和文學運用。從長篇文化散文《走過隰州》,可看出王軍的創(chuàng)作又有了新的文化向度和新的文學跨越,標志著王軍創(chuàng)作理念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

張行健說,王軍的筆,如同隰州山坡地里的一柄犁鏵,拙樸且鋒利,它的切入點選擇的是不為人留意的溝溝峁峁,它不同于原野上的機耕一樣,專攻那些一望無垠的大題材大主題,山犁集中地開耕在本土文化元素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上,不遺余力,開耕不輟,時時有新鮮感,處處有新發(fā)現。

隰縣作家:三代作家傳承隰州文化

張行健用獨特筆觸,從隰縣三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寫出了他們對隰州文化的優(yōu)美傳承。在兩年一次的山西文藝評論獎揭曉后,張行健的這一中篇評論引起了省內外作家的關注。有評論家認為:張行健以獨到視覺,以我隰縣三代作家不同藝術品位、審美情趣、文學理念和創(chuàng)作態(tài)勢來論述隰州多年來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建設,作品視野開闊、立意深邃,既有宏觀掃描又有微觀透視。

正如張行健在作品中描述一樣:隰州的三代作家,異常執(zhí)著地固守著這片土地,也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有底蘊深厚的古老文化的潤澤,有緊依平陽府的農耕文明的承載,有通往晉中太原的便利且受到開放文化的薰陶,這多元文化交織成立體的當下文明,烘托著古老而嶄新的隰州,而三代作家們則在傳承中發(fā)揚光大。

“隰縣的文學創(chuàng)作,對我市作家研究和文化思考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有—定指導和借鑒意義?!睆埿薪≌f,希望更多的作家能以隰縣為借鑒,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傳承古都平陽的古老文化?!?/p>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