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京都一處》問世
臨汾新聞網(wǎng)訊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京都一處》和讀者見面了。見到作者蘇勝勇時,這位精神矍鑠、滿面紅光的老者笑容可親地接待了記者。說到《京都一處》,蘇勝勇滔滔不絕,談起作品就像講述自己孩子的趣事般幸福快樂。
追溯“都一處”的由來
在北京,提起“都一處”這塊金字招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問這家喻戶曉的三個字從何而來,當從乾隆七年(公元1743年)講起。
“那一年,乾隆皇帝從故宮的德勝門微服出行,當年的臘月三十,乾隆一行疲憊不堪地走進了前門大街大柵欄,整個京城漆黑一片,年味十足。一盞燈籠下,山西面館’招牌在風中搖晃。當他們看到安定門的輪廓時,腳步走不動了,腿也不聽使喚了。”蘇勝勇緩緩道出“都一處”的來由,并陶醉其中。
乾隆皇帝看到面館的招牌時,便問隨行人員是否還有銀子。但是,隨行的保鏢翻遍口袋,也找不出一錠紋銀?!皼]有銀子,那咱今天就當一回吃客?!鼻』实圻呎f邊大搖大擺走進面館。掌柜王瑞福一看來人器宇不凡,就主動做了幾道拿手好菜。
乾隆皇帝吃得盡興,感嘆于“除夕夜,只有此處開張”,就賜予王瑞福一塊“都一處”的虎頭匾,王瑞福這時才知道吃客的身份。這一餐成就了“都一處”的傳奇與輝煌。
解讀小說《京都一處》
飽受風雨滄桑,都一處”經(jīng)歷了花開花落、衰敗與輝煌。蘇勝勇妙筆之下,長篇小說《京都一處》誕生了。這本小說講述了自清朝乾隆七年至抗日戰(zhàn)爭勝利200年間,以北京前門大街“都一處”燒麥館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件為線索,展示了山西商人“大仁大義、精誠致信”的經(jīng)商理念,歌頌了“都一處”的商人堅持民族大義,竭力保護“都一處”品牌的崇高精神。
小說分三部分描繪了“都一處”的故事。上卷講述了山西平陽府浮山縣人王瑞福進京創(chuàng)建燒麥館,偶然的機會獲得乾隆皇帝題寫“都一處”虎頭匾的經(jīng)過,以及“都一處”的同仁在競爭激烈的商戰(zhàn)中以“誠信、仁義”的理念屹立在前門大街上。
中卷講述了在清朝光緒年間,都一處”第三代掌柜李天海與各位同仁在紛亂的世事中,緊密配合王瑞福的重孫王海泉,掩護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從事變法活動。庚子事變中,八國聯(lián)軍打進京城,李天海夫婦先是力所能及地支援義和團抗擊窮兇極惡的聯(lián)軍,后為了保護“都一處”虎頭匾,血灑前門大街,受到民眾的愛戴、敬仰和無盡的懷念。下卷則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后期,都一處”第五代掌柜韓鐵栓配合王瑞福嫡傳五世孫、八路軍情報人員王銘記與日本特務斗智斗勇,為根據(jù)地軍民接運藥品。同時,王銘記出謀劃策協(xié)助韓鐵栓保全珍貴文物“都一處”虎頭匾,迎來了抗日戰(zhàn)爭的徹底勝利。
高產(chǎn)的文學“新人”
今年67歲的蘇勝勇開過汽車,當過兵,1984年畢業(yè)于山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原為臨汾市交通局副局長,現(xiàn)為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但是在文學領域來說,蘇勝勇是一位“新人”,第一部長篇小說《從太行到延安》發(fā)表時已經(jīng)年過50歲,到今年為止已出版11部文學作品,共計500余萬字,幾乎是一年一部,可謂高產(chǎn)作家。
他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長篇小說《從太行到延安》《辛亥遺事》《日月》《烽火英雄》《秋月》《京都一處》;長篇紀實文學《隰州詠唱》《隰州梨人》《夢圓藍天》;以及作品集《歷程》等。目前,描寫1936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渡黃河,奔赴抗日一線的長篇小說《八千晉人當紅軍》正在創(chuàng)作中。
孔子在幾千年前告訴自己的弟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也是蘇勝勇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他告訴記者,寫作是讓他感到特別快樂的事情,懂得文學的人比不上喜愛文學的人,喜愛文學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澳阒佬腋J鞘裁磫?幸福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幸福的就是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所以現(xiàn)在我特別快樂,特別幸福?!闭f這句話的時候,他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記者王隰斌 張?zhí)鹛?/strong>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