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聞首先是門手藝

2014-12-30 16:06:19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觀 其

6年前,也是在《青年記者》專欄的最后一頁,我寫了篇短文《做自己的“匠”,讓別人“帥”去吧》。國人對“匠人”打心底里瞧不起,都不愿做“胸無大志”的“匠人”,連“匠才”都被用來貶人,即便“巨匠”也不如“大師”好聽。人人都想當“帥才”,可是,光“帥”又有什么用呢?

這番感慨,6年來一直在心底不斷翻騰。最近讀到幾篇文章,感慨又被鉤出來了。

10月17日的人民日報,有一篇薛艷平談動漫發(fā)展的文章《“工匠精神”輕視不得》。文章說,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對“工匠精神”重視不夠。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學家、藝術(shù)家,而很少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木匠。大學的動畫專業(yè),以培養(yǎng)藝術(shù)家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老師們往往在第一堂課就灌輸給學生“偉大的觀念”。都想當將軍與大師,想“四兩撥千斤”,愿意并且能夠“站碎方磚,靠倒玉柱”的動畫人才寥寥無幾,現(xiàn)在連在國內(nèi)找一家有專業(yè)實力的動畫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難。文章最后說,有后輩曾問快板書大師高鳳山,為何現(xiàn)在的快板書藝人沒有過去說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為他們沒要過飯?!睕]有一種對職業(yè)的敬畏,沒有踏踏實實的服務精神,幻想一夜成名,任何藝術(shù)都將只是空中樓閣。中國的動畫人,還是先做好工匠再談藝術(shù)吧。

10月24日的中國文化報,記者李靜的日本行紀中講了一個故事。日本修復唐招提寺內(nèi)主殿“金堂”,每個部件都被拆解下來,經(jīng)過維修之后再重新安裝回去。日本最好的10位木匠參與修建,但在安裝時還是出現(xiàn)了0.6毫米的偏差,他們毫不猶豫,拆下來重裝。一木匠說,如果放過了那0.6毫米,將是自己終生的恥辱。

9月25日,宣講家網(wǎng)站刊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邱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敬業(yè)”的解讀。邱教授說,職業(yè)精神,就是要精于此道,以此為生。一個教師,要以三尺講臺為自己人生的大舞臺;一個木匠,要能夠做到鬼斧神工……真正能夠達到這樣層次的時候,我們說他才真正體現(xiàn)出職業(yè)精神的內(nèi)涵和內(nèi)在本質(zhì)。這是職業(yè)化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熱愛本職要求我們以良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認真、勤懇、按時、按質(zhì)、按量地把手上的工作做好。

今年第9期《秘書工作》雜志,摘發(fā)了中辦主任栗戰(zhàn)書為中辦黨員干部講黨課時的講話。其中,栗主任講到“極端負責”:“負責有三種境界,即認真負責、高度負責、極端負責,極端負責是最高境界和最高標準,就是要以最高的責任感和最強的責任心去做好工作,負責到極致?!薄皹O端負責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共產(chǎn)黨人最講‘認真’二字,勇于求真,敢于較真,不容一絲馬虎,不放一個疑點,不留一個漏洞。……極端負責是一種口碑形象,一個人靠住靠不住,讓人信任不信任,主要看他能不能一以貫之地用高標準對待自己、對待工作、對待事業(yè),能不能干出實績、干得出彩、干得讓人放心??谑切姆?、馬大哈、大大咧咧、瞎忽悠的人,誰能夠相信他、信服他呢?”

以上幾篇文章,對當下的新聞采編與媒體經(jīng)營,對媒體人的成長成才,不乏啟示。工匠精神、職業(yè)精神、極端負責精神,在我看來道理是一樣的,就是“該干啥干啥、該咋干咋干”。內(nèi)核是一個“該”字?!霸摗?,很少有人不知不懂,更多的人是知而不行??傁搿八膬蓳芮Ы铩?,總想找捷徑、搞變通、圖省勁,并且把善于此道的人視為“能人”、“聰明人”,時日一久,會來事的人多了,真干事的人少了。一家媒體的衰敗乃至關(guān)門,往往與“該”被忽略得太久有關(guān);一個新聞人不出作品不出彩,也往往與“該”被忽略得太久有關(guān)?!奥斆鞣幢宦斆髡`”,無數(shù)的人和事,最終都逃不過這句討人嫌的話。 (據(jù)《青年記者》)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