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59年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教育工作的。我先后教過小學、初中,1973年調(diào)至曲亭中學教高中,1977年恢復高考后,一直代文科的史地兩科。30多年來我先后在洪洞五中、洪洞一中、臨汾平陽中學、洪洞新英學校任教,基本上都是代高中畢業(yè)班。我的教學成績是記錄在案、有目共睹的,是得到了社會公認的。曾有許多人要我介紹經(jīng)驗,其實,我只不過是把學習一直放在首位,且能做到持之以恒罷了。
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欲為師,永為生,而且要當一輩子學生。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有了知識資本,即使年紀大了、退休了,也不能放棄學習,要像孔圣人那樣,對別人,誨人不倦;對自己,學而不厭。學習、學習、再學習,“不知老之將至”。
學習的途徑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甘坐冷板凳讀書,以書報為師。
幾十年來我養(yǎng)成了愛看書看報的嗜好,進了城總要先到新華書店看看。過去我掙得不多,但就是節(jié)衣縮食也要買書訂報。近年來網(wǎng)絡時興起來,網(wǎng)購新書又快又省錢,這成為我買書的主要途徑。我的涉獵興趣廣泛,看的書比較雜,不過主要集中在文史領(lǐng)域和政經(jīng)領(lǐng)域。多年前,我通過學生得到了幾本大學史地教材,硬是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細致地讀完了這些書,收獲頗豐。
對于一些經(jīng)典性的史學名著,如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白壽彝的【中國通史】、齊世榮的【世界通史】,我平時置諸案頭,隨時翻閱。
還有青年學者高華、許紀霖、郭世佑等人的著作,有特色的中學歷史教師袁騰飛、王雄的教學視頻常看常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我看的書報不少,但我看的速度則比較慢。因為我對于一些好文章往往是不止看一遍,要反復看,要做標記,要做筆記。人說“重復是學習的母親”,這話大有道理。對于書報上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和名言佳句,我在講課時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增進了課本的生動性和現(xiàn)實感,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效果當然非同一般。
再就是走出去,向名家學習,向社會學習。
多年來我積極參加學?;蛏霞壗M織的各種研討會,認為這是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結(jié)交新朋友和拜師學藝的良機,凡有可能參加的一定參加。90年代前后,我曾想方設(shè)法,把我省中學史地界的多位名師請到洪洞一中與曲亭中學講課,在廣勝寺山焦賓館舉辦史地年會。
1988年還曾與青年教師魏泰吉、常元星專程赴北京拜訪了國家級史地名師孟廣恒、朱爾澄與王樹聲等人,觀摩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聆聽了他們的教誨,得到了他們的慷慨贈書,收益匪淺。
向社會學習應是斬獲頗豐的一環(huán)。處處留心皆學問,社會上隨時隨地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比如,這些年,我?guī)缀趺磕晔罴俣家獬雎糜?,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與名勝古跡,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盛世景象,使原來枯燥的課本知識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可觸可摩。在課堂上向?qū)W生講起某省某地來,形象具體,有聲有色,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
第三是虛心地向自己的學生學習。
今天的學生號稱“新新人類”,他們的思想敏銳,樂意接受新生事物,不喜歡照本宣科的老師。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多元化,他們的興趣不一,有人愛好讀書,有人愛玩電腦,有人愛好各種藝術(shù),有人愛做絢麗多彩的夢。他們學到的一些知識絕對比老師不少,當老師的一定不要小看學生,要虛心地真誠地向?qū)W生討教,我從學生那兒就學會了許多自己不懂的東西。
第四是抱著好奇心向網(wǎng)絡學習。
我們今天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網(wǎng)絡鋪天蓋地,隨手可及。當教師的如果拒絕網(wǎng)絡是不利于教學的。我雖然年齡大了,但不能倚老賣老,要與時俱進,我在青年教師與學生的幫助下,已粗通電腦,可以瀏覽信息、搜索資訊。可以在網(wǎng)上寫作,或給友人發(fā)電子郵件。我從網(wǎng)絡上吸取了不少新鮮的有用的知識,掌握了一些新穎的大眾化的網(wǎng)絡語言,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與學生的交流。
今天,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滿足于已掌握的那點知識,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學習還有助于延緩大腦皮層的衰老、保持思維的敏捷和清晰。好多高級知識分子以及作家、科學家,他們已進入耄耋之年,仍然在筆耕不輟,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他們就是我的榜樣。(張儉)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柴茂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