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鹽湖關王廟因何被稱為信義財神廟

2024-09-15 16:47: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運城9月14日電 題:山西運城鹽湖關王廟因何被稱為信義財神廟

  作者 高瑞峰

  青瓦紅墻、斗拱飛檐,關公故里,山西運城,關王廟隱于鬧市。11日至14日,2024“忠義天下”海外華文媒體網絡傳播活動正在山西進行。其間,記者探訪此間,感知關公文化的恒久魅力及跨越時空的內在力量。

  運城市鹽湖區(qū)關王廟始建于元代,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因地震倒塌,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巡鹽御史吳楷偕鹽商大賈重建,現存山門、獻殿、正殿、春秋樓等建筑。

運城市鹽湖區(qū)關王廟始建于元代,現存山門、獻殿、正殿、春秋樓等建筑。運城市鹽湖區(qū)關王廟文物管理所供圖

  沿單檐懸山頂山門而入,中軸線上獻殿、正殿等次第鋪陳。獻殿建于青磚臺基之上,五間構制,琉璃瓦飾單檐硬山卷棚頂;正殿貼鄰獻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檐下闌額、普拍枋、斗拱皆著華麗彩繪,補間輔作呈如意斗拱狀。

  正殿塑像兩側一副楹聯: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游客探討著關公歷代封號的演變,并探究著此間稱關王廟而非關帝廟的其中因緣。

  一般熟悉的關公祀廟多為關帝廟,為何此處稱關王廟?

  運城關王廟文物管理所負責人樊東峰介紹,“關公漢代封侯,宋代封王,此后興起的關公祀廟多稱為關王廟;明代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封帝,其后所建關公祀廟大都稱關帝廟。運城關王廟重建時間早于其封帝時間,關王廟名稱延續(xù)至今?!?/p>

運城市鹽湖區(qū)關王廟一角。運城市鹽湖區(qū)關王廟文物管理所供圖

  正殿后有一重檐碑亭,存放有“大觀圣作之碑”。史料記載,該碑為宋代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篆刻而成,碑文由宋徽宗所書。歷經歲月滄桑,碑面多有殘損,游客、信眾中,不乏書法愛好者,圍而觀之,饒有興致地辨識著瘦金體碑文字跡。

  “大觀圣作之碑、明代大銅鏡、關帝簽簿碑、四好箴言碑是廟內‘鎮(zhèn)廟四寶’?!狈畺|峰介紹,該廟所藏關帝簽簿碑共兩通,碑身正面、背面刻記簽詩100首,被稱為關帝簽簿的母本或藍本?!案鞯亓鱾鞯年P帝簽簿多由這里拓印傳抄?!?/p>

  運城關王廟在當地又被稱為信義財神廟,因鹽業(yè)興盛的河東鹽商大賈,秉承關公的忠義、誠信精神,凡外出運鹽,便來此祈愿,重要契約也多在此簽訂,久而久之,關王廟被稱為“信義財神廟”。

  尋常廟宇一般坐北朝南,運城關王廟卻坐東朝西。67歲的當地人薛衛(wèi)東介紹,據傳,當年修建廟時,考慮到關公家鄉(xiāng)在西邊不遠處的常平村,遂改坐北朝南舊俗,擇取坐東朝西,讓關公凝望家鄉(xiāng)故土,護佑鄉(xiāng)民?!俺跻?、十五祈愿的人很多?!?完)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