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熟杏黃

2013-06-09 15:23:46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最近兩個周六有閑情陪孩子到北大學習,在未名湖畔走走坐坐,聽到一聲接一聲的布谷鳥叫,驚喜在北京這樣繁華的大都市,原來還有這樣一片鳥的田園。這叫聲,讓我想起老家了。

有人吹著口哨,學布谷叫,一唱一和,我聽出了他的好心情。我也在心里反復為布谷的叫聲記譜,仿佛是“5-3-5-3,5-3-5-3”,但又不太準確。想起老家人把布谷的叫聲翻譯成“麥熟杏黃”,真正的發(fā)音是meishouhahuo,如今想來,真是超級有才,那真是布谷聲里一幅有色有味的老家初夏的畫卷,黃綠相間,酸甜的,忙碌的......

等我把這記憶告訴孩子時,她說,她在書中看到有人把布谷鳥的叫聲解讀為“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那是感情失意的人心中的布谷鳥叫,原來是這樣啊。

而我記憶中的老家,布谷聲里永遠的老家,是奶奶最固執(zhí)的等待,她把院角最可口的杏樹看得非常緊,盡量不讓其它人吃,她要把樹上的杏一留再留,實在熟得掛不住了,自己掉下來了,就撿起來曬成杏干,直等到我放暑假歸來,讓我吃個夠。這個畫面,就是初夏時節(jié)最溫情的奶奶。

初夏時節(jié),我最大的期待的是脫去長袖換上短衫,記憶中有一件碎花上衣,那是巧手的媽媽親自用縫紉機做的。最難忘的是暑假回家趕上最后幾天割麥子,和大人一起到地里,爺爺特意給我裝備一把小號的鐮刀,磨得快快的,好讓我少費力??晌疫€是一出割不到頭,就要抬頭望幾次,腰酸背痛直不起腰,大人們已經(jīng)割完一出,調(diào)頭來接我,慈愛地對著我笑。最無奈的是收工時還要捎上一捆麥子帶到打麥場上,最不想干的事是碾場時用木锨給牲口接糞便,最有創(chuàng)意的活是曬麥時用木劃在一大片攤開的麥布上劃下羅紋圈、四方塊、繞八字、排道道等,最后還要把留下的腳印抹平,最操心的活是看雞,在大人的監(jiān)督下,不時去窯頂上看看有沒有雞吃麥子,雖然窯頂都塞了刺,總有聰明的雞能鉆空子進去,偷吃曬著的麥粒,最不得不忍耐的活是收麥子時給大人撐毛褳,麥子灌進去,灰土涌上來,直嗆鼻子。麥粒要曬三四遍才能入庫,所以這種不情愿必須忍受三四次。最緊張節(jié)奏的是個別時候,要趕在午后雷震雨前把攤曬的麥子收起來,耳里聽著滾滾的雷聲,又掃又裝,有一種與雨點賽跑的興奮與激動,總之,我對于老家的記憶,初夏是最豐富最最有趣最美好的。

還有收完麥子后,一定會有一頓飯是吃新麥面蒸出來的饅頭,我家大人總是會讓小孩先嘗,剛下籠的熱氣騰騰的饅頭,手都不敢碰。還有過端午的涼粉,都是新收蕎麥面粉打的,熱水汗臉的從外面回來,窯洞里涼森森的,新蒜抖的涼粉也是涼森森的,那是初夏家的味道??蓯旱氖墙Y(jié)伴而來的蠓子,灰白色的,咬人真難受,所以每天晚上睡覺前,爺爺就開始例行公事點艾葉熏蚊子,記憶中初夏的爺爺就有這個畫面。老家的端午節(jié)沒有粽子,因為老家沒有大米,但有配索,那是五色線搓成的,一覺醒來后發(fā)現(xiàn)手腕上多了一個彩色細鏈,新了個新,看了個看,心情會好一整天。如今想來,那應(yīng)該是初夏媽媽的愛或者奶奶的愛。

謹以此文紀念2013年的端午節(jié),紀念我遠去的少年時光,紀念我1994年夏天在北大收到奶奶去世的書信,時過近20年,慶幸爺爺仍然健在,最近兩天一頓飯還能吃四個媽媽親手做的茄子包子。(作者:邢小蘭 山西省臨汾市鄉(xiāng)寧縣雙鶴鄉(xiāng)馬村人,北京碧虛文化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