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乾元山,還是少年時。
1956年,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春日里,韓家莊小學(xué)一隊紅領(lǐng)巾,舉著好幾面隊旗,唱著隊歌出村西行,胖胖的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的校長,走在隊伍后面,十里競走,歡天喜地地爬上乾元山。這次春游,留給少年的記憶僅剩下兩點兒,一點是寬寬的空場里,一座孤寂的老戲臺,一點是胖校長摘下眼鏡,用粉筆留在墻上的一首詩:快樂隊日乾元山,上下參觀好半天。八卦傳頂好威風(fēng),祖國文化寶遺產(chǎn)。校長叫荊清秀,洪洞縣辛村鄉(xiāng)李村人。
再上乾元山,已是白發(fā)翁。
2014年,一個秋高氣爽的秋日下午,在本村后生張玉桐和韓新民陪同下,乘車盤旋而至。58年后我再來,不見當年戲臺,不見當年詩行,面目一新。廟上廟下旌旗獵獵意氣奮發(fā),山前山后松柏郁郁無限精神。廟勢與小西天比雄,昂居一峰,兩谷捧擁。進小西天是一側(cè)洞坡長又長,入乾元山正前臺階高又高,最高處一組臺階亦最陡,比廣勝寺飛虹塔、西安大雁塔內(nèi)的臺階還要高些陡些,攀鐵練扶上仍感吃力!
好客的道姑,呼我鄉(xiāng)老。為我推開一扇又一扇殿門,最后一扇殿門半開時,轉(zhuǎn)身望見了不遠處的歷山神立廟,孝道鼻祖虞舜耕種的地方。也是我心中的一座圣山。不由得問道姑:乾元山歷山是鄰居,可有來往?道姑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鏡笑道:倒有一則神話趣聞。相傳神立廟初修時,廟址就選在此峰,磚石木料都備妥時,第二天全不見了,不翼而飛。最后呢,在現(xiàn)廟處找到了。有人釋道,娥皇女英廟應(yīng)建坤位,初選址是乾位,這樣一移位置擺布對了??墒?,誰有如此運力一夜能成?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附近幾個村的馬牛羊都大汗淋淋,該是它們?只有神力方可驅(qū)使。建廟時便起名神立廟。
道姑析述,為研究歷山提供了索引新一頁,似有二、三頁還要講給我。這此來我急切要知道的卻是另一本另一頁。
昨天,收到張玉桐微信,言及洪洞通背拳、乾元山同韓家莊的歷史源遠,洪洞通背拳第一傳人,名叫郭永福,一位赳赳武林高手,清代洪洞蘇堡大財東劉家聘請的保鏢。他的第一弟子叫張秀德,劉家賬房出先生,韓家莊人。第二弟子叫賀懷壁,劉家長工,賀家莊人。學(xué)成出師后,張秀德回到故鄉(xiāng)韓家莊,在村西乾元山廟前設(shè)壇,同師弟賀懷壁一起,傳授通背拳。通背以此走出深宅高院,廣播大眾。官府樂見,民間推崇,影響與日俱增。張秀德在此設(shè)壇成名是有根基的。歷山神立廟是三社,乾元山廟是六社,韓家莊是六社之首。六社之首,有碑為證。還有一碑,鐫刻著:韓家莊乾元山地震碑記。
這次上山考證此段史實,為編纂韓家莊村志備料,試圖掀開村志的這一頁。
在廟后西北一隅,終于見到六塊大碑橫臥一處。第一塊字跡模糊,依稀可辯的幾個字,說明不是所找。要看第二塊是很難翻動的,找來鐵棍撬時,道長急步趕到,要過鐵棍,放置一旁,取一木棍,撬開來讀,仍不是所考。撬翻第三塊前,道長找兩木片,放到前一塊上,這樣一來,當?shù)谌龎K壓上它時,不至于二者掛磳磨損。道長有心!善心一斑,可窺全豹,可見全廟……
又一頁翻開,又一次失望。咣當一聲,道長扔下木棍走了。我的心也當?shù)囊幌聸隽???帐侄鴼w?忽見道長急步返來,端一盆清水浸一條毛巾,身后跟三個后生。我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然再一塊翻出后,張玉桐和道長眼都亮了。道長灑水便擦,三遍拭后,滿碑文字,躍然石上!
多么厚重的一摞書啊,多么難掀的一頁書啊!
這是一塊乾元山重修記念碑,立于光緒五年荷月。鐫刻著韓家莊、石家莊、郭家莊、三教村、東圈頭和澗西村六社捐款香老的姓名。韓家莊居首十人:李兆瑞、韓得寶、韓天祥、韓五重、張中元、張善慶、韓希曾、李光元、韓官保、張如炎。我的目光定格在韓希曾三字上,記憶之手伸向微信鍵,腦屏上呈現(xiàn)出洪洞縣志記載兩則:其一,韓保國,韓家莊人。光緒丁丑,歲大祲,冬益乏食,間有逃亡者。保國急出麥三十石,分賬村中,全活尤多。至六年麥熟,議歸償,辭不受。村人感佩益深,公頌周民艱厄四字,懸匾以識不忘。其二,韓希曾,韓家莊人。大祲之后,道殣相望,行人絕跡,希曾出資掩埋,所費約數(shù)十緡。鄉(xiāng)村有爭,排難解紛,如此者二十余年。人以義稱。志上韓希曾同碑上韓希曾應(yīng)是一個人。年鑒事鑒可證。如此說來韓希曾光景不錯,要不就是盡其所有。行善不怨貧也。這真是多多益善,善亦多多。
鄉(xiāng)賢先哲們善心義行,是一部沉甸甸的本土傳統(tǒng)美德教科書,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系系相通的,蒙澤的我輩,靜下心來,在這方厚土善田細細深翻精耕,厚重的歷史可以翻開,塵封的文字能夠開口。眼中有焦奌支奌,心中有凈土凈水……
乾元山,我還會來。慶幸和夸張地講,今天才讀到你一頁,還要讀第二頁,第三頁……
韓斌
2014年1O月7日于故鄉(xiāng)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