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一方土
喬建仲
鄉(xiāng)愁,就是你離開了一個地方,還會時不時惦念,時不時牽掛。
一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們一群十七八歲的青年人響應號召,去隰縣刁家峪鄉(xiāng)羊頭神村插隊鍛煉。羊頭神村位于縣城西南三十多公里,西接永和,南鄰大寧,“雞鳴聞三縣,一腳踩三邑”是這里區(qū)位特征的生動寫照。因位于黃土高原深處,天然的屏障,使這里歷史上幸免于外族的侵擾和戰(zhàn)爭的踐踏,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明在此完整地保留與呈現(xiàn)。有別于水土流失的貧瘠土壤,羊頭神村土地肥沃,大自然給予這里更多的青睞與恩惠。春夏之際,行走其間,天宏地闊,山幽泉香,微風習習,拂動一望無際的麥浪,讓人心曠神怡,游目騁懷,醉心忘我。
或許由于沒有使用農(nóng)藥的緣故,山間的野草上有許多顏色各異的小昆蟲爬來飛去,多彩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白天勞作或行走的路上會見到松鼠、野兔、褐馬雞等,偶爾還有從高稈作物里躥出的狐貍,村子里的每一棵大樹上幾乎都有喜鵲、烏鴉做的窩,村民們常以它們的叫聲來聆聽親朋好友到來的信息。
站在羊頭神村向西眺望,“棋盤山”“石磨山”等依次排列,每座山都有屬于它的美麗傳說與故事?!捌灞P山”上有一盤石棋,據(jù)傳是神仙下過的,凡人去了以后,只能下卻拿不走。不遠處的山頭,據(jù)說是北宋女將劉金定練兵時,因鞋子灌進了泥土,脫下鞋輕輕一磕,磕出了兩個山頭,后人稱之為“雙鎖山”。
戎與祀乃古之大事,遠離戰(zhàn)爭侵擾的當?shù)厝司礃淙缟?,年久高大的樹木常被奉為神靈予以祭拜,這種習俗曾延續(xù)很久。由于對樹木的崇拜,一些區(qū)域禁止人們踐踏、砍伐、放牧,在客觀上使得山間的植被有一個生長喘息的機會,從而保護村莊生態(tài)的延續(xù),生活的所需,農(nóng)牧的持恒。
二
在羊頭神村與農(nóng)民一起摸爬滾打了整整三年,我對農(nóng)民和農(nóng)村的體悟非常深刻,即使在后來有十多年的鄉(xiāng)鎮(zhèn)工作經(jīng)歷,但也是對插隊三年所感所得在認知上的充實、豐富和提升。
村民們做人的準則,處事的哲學,淳樸憨厚,靜閑恬適。頭上的毛巾,中式的褲子,黑布的老鞋,腰間的旱煙桿,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相繼,雖至清苦,倒顯自在。
農(nóng)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春節(jié)這天,農(nóng)民都要去田地燃放鞭炮與土地相伴過節(jié),很多老農(nóng)在桑榆暮景之時,都要去自家田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對土地的無限眷戀和情深摯愛可見一斑。
插隊三年,當時的勞動是由生產(chǎn)隊長派工集體勞動,沒有具體的勞動定額,田間歇息、陰雨天或冬閑時,村里的長者總是給我們講《三國演義》《水滸》及當?shù)氐纳裨拏髡f,趣味悠長,印象深刻。在講到《三國演義》時說,劉邦百年之后,在陰曹地府被韓信、彭越、臧荼三人拉著在閻王爺面前告狀,三人指著劉邦說:“我們給你打下江山,你卻把我們殺了”。閻王爺見狀言道:“既然如此,你們轉生人間,一人為一方王以訴你們的冤屈”。他們就是后來三國的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些故事顯然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幾代人不斷演繹流傳下來的口頭文學,后來我翻遍了《三國演義》等書籍也找不到這些故事,但不論如何演繹,其主題永遠緊貼忠孝、仁愛、信義等傳統(tǒng)文化精髓,以此來鞭策后輩做人行事。
三
耕作是農(nóng)民世代堅守的千年生命接力。耕耘、耱耙、打藏樣樣精通,任何人都可以說是種田的行家里手。常言春雨貴如油,春天一旦有雨,農(nóng)民會用耱的方式使土壤保墑,以備春耕播種。莊稼的種子是用飽滿度來衡量優(yōu)劣的,播種小麥前不僅要觀察種子的飽滿度,還要用手指插入種子中憑其溫度來感知優(yōu)劣,這使我第一次驚訝地發(fā)現(xiàn),種子不但有生命,且這種生命是有溫度的。
一年四季的農(nóng)事依照二十四節(jié)氣而行。為更好地便于記憶,指導農(nóng)耕實踐,當?shù)厝藢㈤L年累月觀測星辰日月、風云物象的經(jīng)驗,用諺語進行總結歸納?!绑@蟄十天沒硬地”(指驚蟄10天左右大地解凍),“未到驚蟄雷先鳴,四十五天不見晴”(預示年景不好)。農(nóng)作物的生長伴隨著從春到秋的風雨陽光,這是自然的法則。春天和風細雨,大地回暖,利于幼苗生長。夏季雨水豐沛,陽光充足利于莊稼成熟。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法則隨處可見,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等先次盛開,隨著由春及秋的推進,風力也逐漸加碼,將果樹上殘次的花朵“過濾”后,留存下優(yōu)質的花朵,以確保秋季碩果累累。
除播種莊稼外,人們的外出遠行也是通過對天象物候的觀測來決定的,“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出現(xiàn)勾勾云,日月暈環(huán),刮南風或東南風等等都是下雨的先兆。
四
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男人以田間勞作為主,女人以操持家務為要。當時女人粗糧細做、繡納縫補無所不能,全家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都由婦女包攬,每逢換季時,棉衣棉褲是對女人們制衣技巧的大比閱。
當時農(nóng)民物質生活過得雖有些清苦,但精神生活卻十分富足。就醫(yī)而言,民間有許多傳承下來的偏方。在田間勞作時手腳免不了劃傷流血,遇此情況,當?shù)厝藭靡环N隨地生長的刺棘草的汁液來止血防破傷風;在田間被蜂蟲叮蜇,用抽旱煙的煙油涂在傷處可解除疼痛浮腫。
羊頭神村于我而言,雖非故鄉(xiāng),卻勝似故鄉(xiāng)。我曾多次返鄉(xiāng)探望,每次聽到最酸楚的話就是:“老一茬人都走了?!钡拇_,我是一個個聽著、看著或送著他們走了的。我深知伴隨他們而去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和生存方式。
出于對一方熱土的深深眷戀,我相約幾個同齡鄉(xiāng)親沿著冰封雪鎖的山路和原野,把70年代的舊村跑了個遍,只見一孔孔土窯洞長年風蝕雨浸,大多已坍塌,不少農(nóng)家院前茂密枯萎的雜草枝高葉蓬,隨處可見的棘條已擋住我們的去路。只見老樹下曾將多少粗糧野果磨碎的石磨老態(tài)孤單地蹲在那里,背倚墻腳歷經(jīng)歲月的陳籮舊筐隨風擺動,仿佛在述說發(fā)黃的往事,那些祖?zhèn)鞯奶展尥邏镅b滿了歲月的風聲雨滴,依舊掛在墻上的那把老镢早已銹跡斑斑,全無當年锃光瓦亮的鐵性。
農(nóng)民節(jié)儉質樸,敦厚善良,傾其一生默默奉獻,他們黧黑的面孔,堆起的皺紋,慈善的目光,粗糙的雙手,滿身的泥土,這銘心的記憶在我腦海里多年都揮之不去。他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用厚實的肩膀和不屈的脊梁把一個民族挺立了數(shù)千年。
斗轉星移,光陰荏苒,伴隨時代的變遷,揚棄發(fā)展的新生代農(nóng)民,不少已入城居住,城市給予農(nóng)人新的平臺與天地,他們正用勤勞的雙手打造未來,而羊頭神這片熱土賦予他們的優(yōu)質品性非但未曾流逝,反而在新時代彰顯出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