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根”從此始
喬忠延
時光常如舊,歲月多新異。悟得兩件事的真諦,我便在日記里留下了這點感慨。
一件事是來自陶寺遺址的發(fā)掘進展。這事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了,那一天我見到何努博士,一向穩(wěn)沉的他眼中閃耀著少見的光芒,開口就告給我,在陶寺遺址測出了“大地之中”,與《周髀算經(jīng)》中記載的數(shù)字基本一致。這讓“最初中國”的認識更加靠實,帝堯時期形成的國家,不僅是“國中之國”的簡稱,而且還是“大地之中”的國家。何努先生喜出望外的模樣讓我不無納悶,還在陶寺遺址僅僅挖出墓葬,城墻遺址仍被黃土掩蓋時,蘇秉琦先生就已做出判斷:“夏之前的堯舜禹活動中心在晉南一帶,彼時萬邦林立,各邦‘訴訟’‘朝賀’,由四面八方‘之中國’,出現(xiàn)了最初的中國概念。”中國的概念早已形成,早已認定,發(fā)現(xiàn)“地中”還需要如此欣喜?
大致在同一時段,我走進了鄉(xiāng)寧縣云丘山景區(qū)。景區(qū)的“中和文化”牢牢扎根在我的心中。中和不單純是一個文化概念,還是一個獨特的節(jié)日。在唐德宗時期,每年二月初一的中和節(jié)與元旦、清明、端午等節(jié)日可以齊名。屆時官員放一天假,民間則互相贈送五谷瓜果,并將這作為生兒育女的祝福。如今全國各地不再過這節(jié)日,唯有云丘山延續(xù)千年,傳承不斷。而且,過節(jié)時還有個獨特的風俗鞭桿挑花籃。手拿一支鞭桿的是未婚男子,手提兩個花籃的是沒有出閣的姑娘。姑娘看中哪個小伙就在身邊的樹上掛一個花籃,羞澀離開。小伙如若看中姑娘,便會用鞭桿挑下花籃追趕姑娘,如此即成就了美好姻緣。起初我弄不明白為何這千年廟會,要叫做中和節(jié),而且中和文化這非遺項目,一申請就被國家審批通過。
后來一想,迅速領(lǐng)悟了。讓我迅速領(lǐng)悟中和文化的密鑰是帝堯時期的文化形態(tài)。中和文化的中,從外在形象說就是“最初中國”的那個“中”;中和文化的和,就是《尚書·堯典》中那個“協(xié)和萬邦”的和。鉤沉出這兩個字簡單,搭配成詞語包含的意思可就不那么簡單了,其中蘊藏著萬物的生存之道?!吨杏埂啡绱岁U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焙卧氲剑唵蔚闹泻臀幕瘯N蓄這如此深奧的天地大道,人文世理!其中有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法則,有人生和諧生存的道理。人生天地間,復(fù)雜紛紜的無數(shù)道理都可以忽略,如果能牢牢記住中和文化這個核心,就能夠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與家庭和諧,一生就能和和美美,幸幸福福。
中和文化,中和思想,深遠在帝堯時期,大化于古代典籍,早已成為華夏兒女代代恪守的行為準則。從田陌上的平民百姓,到紫禁城里的至尊皇帝,做到?jīng)]有做到姑且不論,都將中和文化作為追求的最高境界。內(nèi)在的精神追求,往往由外在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一日我收看央視《百家講壇》節(jié)目《故宮知多少》,首期內(nèi)容便讓我眼睛一亮。去過故宮無數(shù)次了,每次都深陷于金碧輝煌的殿宇之下,觀賞的都是局部建筑,能夠品味的整體都是精微器物。每每嘆為觀止都是為局部的精微所震撼,只不過是“坐井觀天”。從沒有躍然高空俯瞰全貌,也就不會為宏觀建構(gòu)發(fā)出浩嘆。我發(fā)出浩嘆,是講述的老師解密紫禁城隱藏著一個很大的“中”字。太和殿、保和殿與中和殿坐落的臺基就是一個博大的“中”字。我心中一震,發(fā)出浩嘆的同時,認定這應(yīng)該是最大的“中”字。何曾想,故宮還會呈現(xiàn)一個“中”字,從前門到景山公園伸展的中軸線,就是長長的一豎,而紫禁城四邊的城墻就是博大的口字。好大一個“中”字,這才是天下最大的“中”字!
這一刻我突然領(lǐng)悟了,發(fā)現(xiàn)帝堯時期“大地之中”的何努先生為何喜出望外,原來這“地中”絕不是地理位置的簡要標示,是古今帝王身份地位的象征。何況這里的“大地之中”還不是普通的“大地之中”,是“大地之中”的開端,是“宅此中國”的開端,是王者權(quán)威的首次炫示。
提醒我領(lǐng)悟堯舜時期文化極其珍貴的,還是故宮這皇家紫禁城。中和殿正中間的龍椅上懸掛一匾,上面端端正正書寫著四個大字:“允執(zhí)厥中”。這文字出自《尚書·大禹謨》,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边@十六字是在虞舜禪讓帝位時對大禹的囑咐:人心都是危險的,而道心精妙難以覺察,唯有專心守一,才能保持著中道。長期以來,這被譽“十六字心傳”,還有學者將“允執(zhí)厥中”視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核心與靈魂。《論語·堯曰》中曾寫到,帝堯禪位時也如此囑咐舜,只不過強調(diào)的是“允執(zhí)其中”,與“允執(zhí)厥中”意思相同。千秋傳續(xù),一脈相承,中和殿匾額上高懸著堯舜初創(chuàng)的思想文化。
“中”,由“最初中國”的地理方位之中,很快穎變?yōu)槿宋闹?,成為包含政治、文化、法度,以及秩序觀念的“中”。這個“中”是堯舜時期衍生的原生文明,生生不息、不曾中斷的根本動力。求中,執(zhí)中,守中,是中華文化不可替代的精髓?!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柏撽幎ш枴奔词恰爸小保玫健爸小辈拍堋皼_氣以為和”。有“中”才有“和”,能“和”方為“中”。這就是地處黃河?xùn)|岸的云丘山千年不移,持續(xù)恪守的中和文化。求中,執(zhí)中,守中,是動機,是手法,是過程,只有如此才能抵達和,和睦,和諧,和平。
縱深切入中和文化的歷史淵源,堯舜時期的“大地之中”,逐漸成為“居中而治”的凝聚力、向心力,這才有了多元而不散,多元仍一體的偉大祖國。堯舜時期的“允執(zhí)厥中”,成為民族至理,精神信仰,成為凝聚國人的“萬有引力”。其中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xié)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形神兼?zhèn)?,綿延不斷,才成就了這個星球上唯一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偉大祖國。
汾河谷地,黃河搖籃——
中國歷史的直根生于斯,長于斯;
中國文化的直根生于斯,長于斯;
中國精神的直根生于斯,長于斯。
中國直根由此繁衍九州,根深枝榮,葉茂花盛,到未來,到永遠,永遠彪炳于世界民族之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