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南是戲劇的搖籃,而襄汾縣在中國戲劇史上又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元朝時期,襄汾縣就出了一個戲劇大師鄭光祖,被后人稱為元曲四大家之一。近年來,襄汾又出了兩個名人:任跟心、許愛英,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榮譽——梅花獎。殊不知,鄧莊鎮(zhèn)娃娃班在蒲劇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只不過時長日久,娃娃班里的人都已作古,娃娃班的情況也鮮為人知了。
今年七月份,聽文友李保新說,有一個老人知道鄧莊娃娃班的一些情況,在朋友的引見下,我們見到了這位老人。
老人姓蘭名徐新,今年已八十多歲了,家在臨汾紡織廠,也許是從小練功的緣故吧,體質(zhì)、膚色、氣度讓人很難相信他是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蘭徐新從藝多年,是唱二花臉的,在晉南戲劇界很有名聲,人稱“活薛剛”。老人對我們說:他小時在戲班常聽師傅們對他們說,鄧莊娃娃是什么年代成立的,誰是班主,出了多少蒲劇名人……說的非常清楚,如數(shù)家珍一般,老人的記憶力真讓人佩服。
鄧莊鎮(zhèn)是個歷史大鎮(zhèn),東靠塔兒山,西傍汾河水,輻射四縣23個鄉(xiāng)鎮(zhèn),店鋪林立,買賣興旺,是河東大地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主要流通與集散之地,所以,鄧莊逢會,天天唱戲。
鄧莊又是個造紙之鄉(xiāng),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jù)說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特別是明清時期,鄧莊的麻紙被御封為“貢紙”。
“沒有鄧莊的麻紙,就沒有鄧莊的娃娃班。”蘭老先生對我們這樣說。造紙和娃娃班有什么聯(lián)系呢?牛頭不對馬嘴呀,不管怎么想都聯(lián)系不到一起。后來,聽了蘭老先生的話,我們才深信他說的是一段彌足珍貴的史話。
當時鄧莊有一個專門經(jīng)營麻紙的字號叫“德盛魁”,掌柜的姓陳,是稷山人,因為他頭腦靈活,經(jīng)商有道,沒幾年工夫就發(fā)了財。陳掌柜的不但是個經(jīng)營有方的商人,而且是個“戲迷”,平時“亂彈”不離嘴,高興時還愛唱兩句。他一心想成立一個娃娃班。過去沒有錢只能想一想,現(xiàn)在有了錢就開始實現(xiàn)他的心愿了??墒牵莻€外地人,雖然在鄧莊站住了腳,但離了本地人也不行。再說,成立娃娃班又不是三兩個人,幾十個娃娃在哪兒住?在哪兒學?自己就這么幾間門面,根本不夠用。正在為難之時,他想起自己的好友李全生來了。李全生是鄧莊村人,家道富足,地產(chǎn)充裕,可貴的是李全生為人仗義疏財,辦事秉承公道,是個熱心腸的人,在村中威信很高。外地在鄧莊經(jīng)商的有了什么困難找他,他都想盡辦法給解決。當他給李全生說了自己的想法后,沒想到兩人不謀而合。就這樣,鄧莊娃娃班就成立起來了。緊接著,陳掌柜又從老家稷山請來了一個姓田的教師。田師傅是個全把式,在運城地區(qū)很有名氣。事后實踐證明,要不是這個姓田的教師,鄧莊娃娃也出不了那么多的人才。
鄧莊娃娃班是1911年成立的,學員大多是十歲八歲左右,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子承父業(yè),如楊虎山就是這樣進了娃娃班的。楊虎山的父親叫楊固榮,也是唱二花臉的,在當時很有名氣;二是窮苦人家的娃娃,家中困難無法生活才把娃娃送到了娃娃班;三是社會上流浪的無家可歸又沒父母的娃娃,娃娃班才收留他們。娃娃班的規(guī)矩非常嚴厲,進班立契約,打死不償命,嚴師出高徒,用過去的話說“娃娃班是‘打’出來的?!边^去不像現(xiàn)在有劇本,都是口傳,要求娃娃們在三個月內(nèi)要背會9本13回戲。還要堅持練功,難度很大,學不會就打,為了學戲,娃娃們吃盡了難以想象的苦頭。娃娃們也知道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為了學戲,他們只好把苦水咽到肚子里,咬緊牙關含著淚水堅持練功。
娃娃班學成出師后,第一場戲是在鄧莊柏王廟演的。這年的九月會和往年不一樣,三臺連演,三個戲班大有打擂臺之勢。娃娃班也占了一個戲臺,看戲的人比往年多得多,人流如潮,會場的土墻都擠倒了。那天黑夜,娃娃班是由二花臉楊虎山主演的《九江口》,人們像決了堤的洪水“嘩”地一下全都涌向了娃娃班的戲臺下,掌聲雷動,叫好連天。楊虎山一舉成名,娃娃班名揚四方。
“除楊虎山之外,鄧莊娃娃班還出了六大名人?!崩先苏勁d未盡?!岸樔谓鹬?,小生邢金錄,正旦楊玉春,老生王云山,武旦閆富民,三花臉閆生財。這六個人在當時也很有名聲。”“娃娃班,可真撐起了蒲州梆子的一片天!”鄧莊娃娃班從民國初年(1911年)組班,直到1938年日本人占領了鄧莊,兵荒馬亂,娃娃班才不得不解散。整整27年,培養(yǎng)了多少人才,因沒文字記載,無法考證。但是,蘭徐新老人講,他所知道的不少蒲劇名人都是從鄧莊娃娃班里走出來的。
●李關良 劉登云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