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聽取氣象專家講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臨汾新聞網訊 “哇,這根細細的小水管,竟能測到深層地面的溫度,太神奇了!”那頂上旋轉的小風扇作用是什么呢?”2月19日,臨汾市氣象局迎來一批活潑好問的小客人——臨汾晚報小記者。
當天上午,80余名小記者身著紅色馬甲,開啟一了近距離感受“風雨變幻”、探究“觀云測雨”的秘密之旅。
多看 觀測廠里學問大
為幫助小記者了解氣象知識,科學預防氣象災害,同時普及氣象科技原理,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興趣,同時了解地面氣象要素的觀測、記錄、采集、發(fā)報的全過程,臨汾晚報小記者團組織小記者走進臨汾市氣象局,在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記者們開啟了本次活動的第一站——臨汾國家基本氣象站。
聽介紹
在氣象站內,有關氣壓、氣溫、能見度、降水(雨量)、蒸發(fā)以及深層地溫、淺層地溫以及凍土、測日照等檢測設備成了小記者爭先“探秘”的源頭。
測蒸發(fā)
“我們氣象局工作人員就是通過這些設備的檢測,最終分析得出數(shù)據(jù),并及時將數(shù)據(jù)傳達給市民,幫助大家更好的預防天氣危害?!睔庀笳矩撠熑粟w俊平細致地為小記者講解每一個檢測設備的功能。
“老師,為什么這個檢測設備上有刻度,還有海拔高度呢?”小記者姚思睿參觀了解完各檢測設備后,看到氣象站內一處刻有經緯度的設備疑惑不已。
“這不是設備,這個是顯示經緯度以及海拔高度的,是我們這個氣象站在地球上的位置?!壁w俊平站長借此機會也為小記者普及了地球赤道、經度、緯度以及海拔高度等地理知識。
原來小小的氣象站里竟有這么多知識,看來預測天氣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小記者婁佳馨表示:以后自己一定要多學習、多了解,爭做科學小達人。
多問 科普館內學問多
學科普
氣象站參觀學習告一段落,小記者來到了此行活動知識大寶庫——氣象科普展覽館。
“天氣預報為什么會不準?”為什么一天中,有時晴天,有時下雨呢?”進入氣象科普展覽館,參觀還未開始,小記者們便拋出了一個個尖銳問題“刁難”氣象專家。面對小記者們的發(fā)問,氣象局工作人員開始帶領小記者進入奇幻的“氣象空間”各個揭秘。
如今,天氣預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但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卻是一項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它是以大氣運動的狀態(tài)演變?yōu)榛A,以大氣運動規(guī)律為依據(jù),通過綜合分析,推算出大氣的未來運動狀況?!暗袝r一天內出現(xiàn)多種天氣狀況,及時預測出來,但很多市民并沒有及時收到,所以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睔庀缶止ぷ魅藛T耐心地向小記者講述天氣預報制作過程,并認真回答小記者的提問。
在氣象科普展覽館內,小記者還學習到了暴雨、雷電、大霧等天氣的形成原理,并通過講解,學會了如何有效避免惡劣天氣造成的危害。
“原來冰雹危害這么大,竟然還可傷到人?!毙∮浾咭λ碱T诼犕曛v解后恍然大悟,“我記得小時候下冰雹的時候還喜歡冒著雨去撿拾冰塊,今天了解了冰雹的危害后,我以后一定不做這樣危險的事情?!?/p>
多記 發(fā)布中心聽講座
上午十時左右,小記者走進了最令人熟悉與期待的地方——臨汾預警中心,即臨汾氣象臺發(fā)布中心。
“小記者們,你們知道天氣預報分哪幾種嗎?”臨汾氣象臺臺長戴有學率先向各位小記者拋出了“難題”。
“天氣預報不就是一種嗎?電視上經常見的那樣?!薄拔矣X得只有一種,就是告訴人們天氣的?!毙∮浾邆兤咦彀松嗟鼗卮稹髋_長聽到小記者們的回答,笑著搖搖頭。天氣預報按預報時間長短分為:短時天氣預報(12小時以內)、短期天氣預報(三天以內)、中期天氣預報(三天以上十天以內)、短期氣候預報(十天以上)。按照預報項目分類,可分為:云量、風力及風向、降雨(按降雨量多少又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最高及最低氣溫等。
聽完戴臺長的講解,小記者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認真地將講解記錄下來?!昂芏嗝~我不太理解,記下來回家請教媽媽?!焙脤W的小記者許棟已經將氣象知識筆記記滿了整整一頁。
在臨汾氣象臺發(fā)布中心,戴臺長還詳細為小記者講解了很多民俗諺語背后的氣象知識。如:瑞雪兆豐年,其實是冬季下雪后氣溫低,雪花不易融化,且雪花與雪花之間有空隙,空隙中留有空氣,空氣具有不良的熱傳導特性,松松地蓋在莊稼上,等于為莊稼蓋上了一層棉被,且下雪能凍死害蟲,等待次年雪融化時,又會從土壤中汲取熱量,再次將深藏在土壤中的害蟲凍死,所以說,冬季下幾場大雪來來年豐收的預兆。
“哦!”在聽完講解,小記者們恍然大悟,原來民俗諺語的背后,果真蘊含了很多知識。
一上午的時光飛快流逝,轉眼,小記者探秘神奇的氣象原理活動即將結束,小記者帶著滿滿收獲,走向家的方向。
“我們也很高興能為孩子講解一些氣象知識,帶領他們了解科學,了解天氣變化背后的知識與原理。”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201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觀云識天’,我們也希望借此機會為更多的孩子普及宣傳氣象知識。”
文/圖記者 蘇亞兵 李靜
測地溫
觀測百葉箱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