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是堯都

2018-08-01 09:32:21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我的故鄉(xiāng)是堯都

喬忠延

  我是城居村人,在這里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流汗、流淚,甚至無數(shù)次磕磕碰碰,流出殷紅的鮮血。每次走近汾河西岸這個隆起的高地,看到磚木撐頂?shù)奈萆?,便心潮澎湃、激情噴涌。面對故鄉(xiāng),我有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的詩要寫,極想放聲唱一曲贊歌,表達我的一腔癡情。然而,多次欲言又止。原因在于,我在綠樹掩映的村落里,受到的陶冶是“可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把鄉(xiāng)親們的行為模式和國學經(jīng)典一對接,不就是《道德經(jīng)》里的“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嗎?正是囿于我血脈里的基因定式,我才面對有關(guān)堯都的那些喧囂而沉默無語,傾聽,聆聽,以及洗耳恭聽。

  不過時至今日,我不能再沉默,不能再無語,再沉默無語等于動搖了堯都的根基,等于顛覆了久存的歷史。因此,我要放言:

  我的故鄉(xiāng)是堯都!

  城居何來

  城居村的名字維系在堯都平陽上,卻和平陽沒有直接關(guān)系。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是公元309年劉淵皇帝遷都于此。

  劉淵是匈奴人,建立的卻是漢國皇朝。這是馬背上的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首個皇家政體,也是華夏文明史的一個新起點、一種新面目。

  漢國建立于公元308年,國都初創(chuàng)于蒲子,即今日的隰縣。那時西晉皇權(quán)還在茍延殘喘,歷史家習慣將這段時光仍以永嘉紀年。本來劉淵早已漢化,而且成為西晉王朝中手握重兵的大臣;本來劉淵也沒有另建王朝的圖謀,但是,西晉八王之亂,弄得生靈涂炭、餓殍遍地,胸腹韜略的劉淵這才決定拉起兵馬,安定天下。于是,他伺機脫離司馬皇家的控制,回到匈奴駐地離石,宣布叛晉復漢。復漢?是,復漢。劉淵不是要建立匈奴的單于王庭,而是要建立雷同于漢朝的皇家政權(quán)。因為他的血脈里流淌著漢家血液,據(jù)說他是出塞和親的王昭君后代。所以,他要匡扶漢室,國名即稱漢國。

  劉淵起兵反晉,直接威脅到并州刺史司馬騰,他急令將軍聶玄率兵前去鎮(zhèn)壓。雙方軍隊在大陵(今文水縣東北)展開激戰(zhàn),聶玄人馬被打得大敗。劉淵乘勝進軍,攻下了太原、泫氏(今高平)、屯留、長子、中都(今平遙)等地。風雨飄搖的西晉統(tǒng)治集團大為驚恐,忙派劉琨接替司馬騰消滅劉淵。一個優(yōu)秀的統(tǒng)帥,總是能隨機應(yīng)變。劉淵向北挺進受到阻攔,連忙調(diào)頭南下,很快占領(lǐng)了平陽、蒲坂(今永濟),統(tǒng)領(lǐng)了河東全境。

  隨著戰(zhàn)斗的勝利,劉淵統(tǒng)領(lǐng)的地盤日漸增大,都城蒲子道路崎嶇,消息閉塞,指揮全局多有不便。于是,公元309年正月,劉淵將都城遷到了平陽。之后,漢國日漸強大,先是出兵打下洛陽,俘虜了晉懷帝;繼而出兵打下長安,俘虜了晉愍帝。

  西晉滅亡了!

  而漢國就是在平陽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啊!

  放下征戰(zhàn)廝殺不說,且說漢國遷都平陽,建造了很多宮殿,堪稱摩肩繼接踵,金碧輝煌。何以見得?《資治通鑒》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劉淵去世后,兒子劉聰繼位。公元313年3月,他將劉娥封為皇后,要為她建造一座凰儀殿。廷尉陳元達聽說,匆忙跪進逍遙園勸諫,為此險些被劉聰殺頭。陳元達為啥反對?是因為當時的皇城規(guī)模已經(jīng)很大,再要建造勞民傷財。據(jù)說,外廓內(nèi)城,宮殿林立,外有大城,內(nèi)套小城。城中分北宮、南宮。北宮為皇宮,皇宮其余幾門都有名稱,南為云龍門,西為西陽門,東為建壽門。宮內(nèi)光極殿分為前殿、后殿,建筑宏偉,設(shè)施華麗,用以“朝群臣,饗萬國”。宮后面有建光殿、徽光殿、溫明殿、昭德殿,再后面有六宮嬪妃住所。南宮為皇家機關(guān),相國府、司徒府都在其中。此外還有太廟、社稷臺、武庫等建筑,周圍還有游樂的平水宮、校獵的上林苑、觀光的上秋閣、祭祀的單于臺。立國幾年時間就建了這么大的皇城,這么多的宮殿,民間負擔的確不輕。所以,陳元達才會上諫停建凰儀殿;所以,眾大臣才會為陳元達求情。連皇后劉娥也反對給自己建殿,劉聰不得不改變主意,赦免陳元達。而且,還把捆綁陳元達的李中堂改名為愧賢堂。

  說這么多和城居村有何關(guān)系?關(guān)系在于這一切都發(fā)生在漢國的金鑾寶殿。漢國滅亡,世道紛亂,古城為躲避逃進西山的胡人騷擾,東遷過汾河,這里就被叫成了金殿。自然金殿這名稱不是無根之苗,就是金鑾寶殿的簡稱。而我的故鄉(xiāng)城居村就是當年皇城中的一個重要的宮殿區(qū),要不為何會有城居之稱。

  城居,所居何人?皇戚國舅,以及后宮的嬪妃。先前在我們村南平緩的稻田南端,有一處高隆的土垣,人稱梳妝臺。梳妝臺,不是我輩這么叫,祖祖輩輩都如此叫。因為那是漢國皇帝的嬪妃當窗理云鬢、對鏡貼紅妝的地方。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既然敢叫城居,必然有敢叫的底氣,必然有敢叫的魅力。

  平陽何在

  我在這里談及平陽,是因為城居村是平陽的搖籃。這么說,有點小看平陽,平陽絕不會像城居村那般小若彈丸,肯定要大于城居村的地盤。是這樣,最初的平陽大到比當今金殿鎮(zhèn)的轄域甚至更大。不過,其中包含著城居村,而且城居村還是個無法忽略和排除的地盤。倘要是省略和排除了城居村,平陽將會唇亡齒寒,以致淪落為虛無。

  平陽這個名稱作何解釋?平水之陽也!平水,亦稱平湖。陽與陰對應(yīng),這里指陽面。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面。平陽很顯然就是平湖的北面。要搞清平陽何在,首先要搞清平湖何在。

  那么,平湖何在?

  就在鄙人故鄉(xiāng)城居村的南邊。即使當今走進城居村,仍能看見古時的村落突兀在高地上,南邊的低洼地帶即是當年的平湖。我的童年和少年均在村里成長,那時這里多是稻田和蓮田,每至夏天不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每逢秋天不乏“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美景。那時,人口相對要少,土地多了耕種不過,所以,在稻田和蓮田間隙還有不少濕地,村人叫作草灘。草灘看似荒地,荒地不荒,是放牧的好地方。我上初中回到村里過暑假,每日給生產(chǎn)隊里割草喂牛。若是下雨,無法割草,耕牛就要吃那難以下咽的麥秸。因而,雨后復夕陽,我們趕緊拉著耕牛去放,放牛的最好地方就是草灘。路邊溪旁固然水草也很豐茂,但是,茵草與莊稼僅有一壟之隔,黃牛一伸脖子、一探腦袋,就會偷吃禾苗。所以,手牽韁繩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黃牛,分秒不敢懈慢。稍有不慎,一棵禾苗就會斷送在黃牛嘴里。斷送的何止是禾苗,是大家的吃食啊!

  如此放牛實在辛苦。要想不辛苦,就是牽著黃牛多走路,去草灘。到了那里,把韁繩往牛背上一搭,任由它埋頭啃食。我則可以追蜻蜓、逮蝴蝶,或者干脆下河捕魚。即使抓不到大魚,小魚總是有的,至少也會有河蚌、海螺報答你辛勤的勞作。自然,忙活這一切不敢一心一意,還要隨時抬頭留意黃牛的行蹤。要是那鬼東西悄悄向邊沿進軍,說不定就是要去偷襲莊稼地,趕緊返追過去把它趕到中心地帶,然后再去搞自己的“副業(yè)”。

  從草灘再往南去不遠,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梳妝臺。梳妝臺高于草灘好多,一箭相隔的南邊人稱碴石樓。碴石,即上水石,如蜂窩,如蟻穴,縷連成塊,下面裝水,頂部潰濕,裝點制作盆景是最好的原料。稱樓則是象征,是此地突兀而起,狀若樓臺。這就是碴石樓的來歷。碴石如何形成?查考相關(guān)資料得知需要幾個條件:一是要有較深的湖泊或者池塘,二是要有茂盛的水草,三是要有火山爆發(fā)?;鹕奖l(fā),疊壓水草,水草碳化,凝為固體。受到雨水沖刷,火山灰中的鈣向下滲透,鈣化了原先碳化的水草。于是,板結(jié)的固體成為疏松的石頭,這就是碴石。碴石,也就是制造假山、盆景的上水石。

  用這么長的篇幅探究碴石有何目的?目的在于鎖定平水,或平湖。城居村南有碴石,肯定具有生成碴石的條件,姑且不論火山爆發(fā),這里肯定有較深的湖泊,肯定有豐茂的水草,如此看這低洼地帶非平湖莫屬。鎖定平湖,即等于鎖定了平陽。城居村恰在平湖的北側(cè),不正是平陽嗎?毫無疑問,城居村就是上古時期的平陽舊址,如今在村西高地上俯首可撿拾的新時期陶片即是明證。在堯都區(qū)的文物名錄上赫然寫著:城居村新時期遺址。

  不過,切莫以為小小的城居村就能容納下平陽。而是由城居村向北延展,一個足以容納堯都的古城逐漸發(fā)育豐滿。當然,即使闊大到名垂青史,也不能數(shù)典忘祖,忽略城居村這個起點、這個開端。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