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如一匹駿馬朝西一路狂奔,身后帶起太行五百里茫茫蒼蒼的余脈,在翼城縣域的中部被猛地勒住馬頭,一聲嘶鳴,昂首挺立起來,聚成了一道山。山體如一只大鵬盡舒長翼騰空欲飛,那雄姿,那靈動,令人震撼之余,崇敬有加,頂禮膜拜。
這山,叫翔山,古時也稱翔翱山,一聽就是一座會飛的山,動感十足。我不知道這山取名于何時,更不知道是古代哪位賢人方士給取的名字,但我知道,他和晉國有關,和翼城縣的來歷有關。
商朝中晚期,這里的一片土地叫做唐,是一個頗有名望的部落方國?!妒酚洝份d:“堯十五封唐”,指的就是在這個地方。西周初,“唐有亂,周公剪滅之”,說的是唐國的貴族參與了殷商沒落遺族的叛亂,被周公平定,之后,周成王便封其弟虞于此地,史稱唐叔虞。叔虞兒子燮父改唐為晉。晉侯曾在翔山腳下的故城村一帶建都牧國。都城建好后,叫什么名字呢?晉侯捋著山羊胡子,仰望東邊的翔山,看到山形如鵬展翅,便說,就叫翼吧。從此這一帶便叫“翼”或“翼地”,這在前秦文獻中??煽吹?。至隋朝開皇十八年,朝廷在這里設立縣制,干脆以“翼城”為名。
如果說,澮水是翼城柔情纏綿的母親河,那么翔山則是翼城磐石堆壘的父山。千百年來,“翔山”“澮水”成為翼城人文生態(tài)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
于是,翔山便成為翼城人民心中的圣山。
年少時,我常在城西家鄉(xiāng)的曠野上眺望翔山,看到山頂如神一樣盤踞的文峰塔,心中不免生出高遠靜穆之感。直到15年前,我第一次走進這方領地,才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山上曾建有寺院、千佛窟塔、觀景樓等建筑,隨著歲月的剝蝕和人為的毀損,這些古建大多已經堙沒,只留下主峰上的文峰塔像一位恪盡職守的哨兵,雖滿身瘡痍仍孤傲地挺立著。
主峰幾乎沒有平地,完全被文峰塔占據(jù)了。塔基為石砌八邊形,邊長2.2米,高2.5米。磚砌塔身為圓形五層,各層磚砌疊澀出檐,圓形攢尖頂,塔剎不知何時已不復存在,整個塔身通高約20米,中間用土坯充實。塔身一層被撕裂了一個口子,里面被掏空,上面又有兩處破洞。當?shù)厝苏f,1945年,日寇為阻止東山抗日游擊隊的活動,將此塔作炮樓使用,后在退卻時又用鋼炮擊打塔身,留下了累累傷痕,也留下了日寇侵略翼城的一樁罪證。而該塔以其不屈的精神傲然挺立,撐起了翼城人民堅強的脊梁。
我近前端詳著、撫摸著塔身,感嘆歲月的無情和人為的戲弄。而文峰塔如一位閱盡人間滄桑的老人,淡然地俯視著大地,以不變的雄姿矗立于山巔,泰然處之,任憑風吹雨打。
現(xiàn)存的文峰塔重建于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那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不久、江山未穩(wěn)之際。此時,翔山之上原有的文峰塔已經傾覆不堪,慘象難睹。時任翼城縣衙不惜靡費人工財力,鼎力重建文峰塔。建好后,縣衙邀請各路士紳賢達一同為其揭幕慶賀。在清廷任都御史的翼城籍人士上官粒,特作《翔山文峰塔記》,開首便說:“翼陶唐之畿輔也。山川形勝,甲于三晉。而奇峰捧日,望之蒼然森秀者,其翔皋乎?山似翔,稱邑以‘翼’者,蓋有取‘風翔千仞’之義焉?!苯Y尾又說,“今復建峰于其上,有似乎君子之垂紳正笏,而加之以賢冠黻冕,煌煌禮樂之度,于以登清廟而佐名堂,庶幾萬邦之具瞻與?”寄托了對本邑仕人的殷切期望。自此以降三百余年,翔山文峰塔庇佑著翼城這方熱土人杰地靈、俊才代出。
一地之要,唯有人才。文峰塔乃是科舉制度的產物,大約興起于隋唐時期。古人為使當?shù)匚娘L暢通、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jù)風水理論和儒、釋、道三家相互融通的思想而建文峰塔,具有觀賞性和標志性雙重意義。
翔山晚照,是翼城古八景之一,也是現(xiàn)今翼城一道難得的風景。今年清明節(jié)前后,翔山所在的南梁鎮(zhèn)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翔灤廟會,當?shù)卣璐藱C會對翔山文峰塔進行了修繕并飾以燈具,重裝出鏡。仰望燈塔,那熠熠閃耀的光輝正點亮著翼城人民振興崛起的精魂!
(李克聰)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