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消費糾紛,你是選擇忍氣吞聲,還是依法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記者在街頭進行了隨機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不強。大多被訪者認為,只要損失不大,最好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少數(shù)被訪者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會向相關部門投訴,或向媒體曝光商家的不良行為。
權益受損敢怒不敢言
每個人每天都要消費,但不是所有的消費都會讓人滿意。采訪中,一些市民向記者袒露心扉,說起自己被“坑”的心酸事。
山西大學的研三學生小榮寒假期間在堯都區(qū)財神樓市場淘貨時,接連遇上糟心事。我在神話賣場購買了一雙雪地靴,試穿時覺得鞋底很柔軟,回家后卻發(fā)現(xiàn)鞋底變硬了,而且斜面上的花紋也與試穿的那雙有出入。我找到店家要求換貨,卻被對方回絕,還說我無理取鬧?!贝耸乱孕s退步而告終。
“碰上蠻橫不講理的商家,真是有理也說不清。我在一家店鋪買衣服時,多給了老板100元錢,老板卻不承認,非說多出來的錢是別人給的。吵來吵去也沒結果,我只好自認倒霉。”小榮無奈地說。
當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不少人和小榮一樣,選擇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某工廠負責人張弘為了給工人們謀福利,特意去五交化市場購買了兩臺電熱水器,好讓大家干完活后洗個痛快澡??墒牵I來不到一個星期,熱水器多次“罷工”,還差點兒造成安全事故。明明是產品質量問題,店家卻不同意全額退款,我據(jù)理力爭,卻受到商家的威脅?!睆埡霟o奈地說,他本想向工商部門投訴,又怕遭到商家報復,只得委曲求全。
勇敢維權不吃啞巴虧
發(fā)生消費糾紛以后,多數(shù)人忍氣吞聲,花了錢反而給自己找不痛快。當記者問及為何不向相關部門求助,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時,有些人表示想維權,卻不清楚向哪個部門反映;有些人認為沒必要,維權的過程有些麻煩,最好還是自己解決;有些人擔心把事“鬧大”以后,反而對自己不利,引來商家的惡意騷擾或報復。
在被訪者中,有少數(shù)人維權意識較強,懂得向相關部門或媒體反映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市民唐先生道出了自己的觀點:作為消費者,應該明確自己享有的合法權益。遇上侵權事件都不敢吭聲的話,自己蒙受損失不說,還縱容了不良商家的霸道行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消費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既不把自己當‘上帝’,也不給不良商家當‘奴隸’?!泵媾R權益受損,如何正確有效地維權呢?這是每一個消費者都該補的一課。當合法權益受損時,消費者可先與經營者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可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或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a href="http://m.haishishenlou.cn/" target="_blank">臨汾市消費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江栩呼吁消費者,應從不懂維權、不敢維權和不去維權的怪圈里走出來,勇敢地應對不良商家的侵權行為,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成華 李靜)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