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會不能變成侮辱民意的舞臺

2009-12-15 16:52: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在12月8日召開的哈爾濱水價聽證會上,共有13名消費者代表,其中竟然有12位代表身份都涉嫌造假。比如,有的以退休干部來充當下崗職工,有的以企業(yè)董事長來扮演退休職工,甚至連律師代表的真實身份也無法查證。最搞笑的是,唯一堅決反對漲價的消費者代表劉天曉,卻一直得不到發(fā)言機會。為此,他向主持人扔了一瓶礦泉水以示抗議。(12月10日《中國青年報》)這場水價聽證會比預定日期推遲了23天。這里不妨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聽證會遲到的原因,那就是時間可能都花在如何設計方法與程序來蒙蔽公眾眼睛上了。
誰侮辱民意,民意就一定會侮辱誰?,F(xiàn)在,真正的消費者代表向聽證會扔出了一個礦泉水瓶,向虛假與偽善的聽證會表達強大的憤怒,這是真正代表民意的姿態(tài)。
事實上,這樣的姿態(tài)在網(wǎng)上也得到普遍的支持。既然聽證會已經(jīng)不是一個意見公平博弈的平臺,既然民意訴求不能在聽證會上得到充分表達,民意最終就會扯下聽證會的面具,讓它徹底暴露出背后的骯臟和丑陋。
輕視什么,永遠不要輕視公眾的智慧?,F(xiàn)在一些權(quán)力總是把公眾當做愚民,視為可以任意欺騙與擺布的對象。其實,公眾對于權(quán)力那些丑陋伎倆,早就看得很透徹了。就拿聽證來說吧,現(xiàn)在有太多的權(quán)力以為推出一場聽證會,就可以為與民爭利行為找到一個“程序正義”的憑證。其實,那樣的聽證會,只有虛假的程序,根本沒有實質(zhì)的正義。比如,現(xiàn)在很多聽證會“逢聽必漲”,原因就是把“漲價”定為聽證唯一的主題,聽證代表們只能圍繞是否漲價,或者主要是圍繞漲多少來討論。試想,這樣的“主題先行”能代表真正的民意嗎?總是讓消費者處于“被動反駁”的聽證會,本身就是極不公平極不平等的,這根本不符合聽證的民主本義。
更何況,現(xiàn)在許多聽證會,已經(jīng)處于權(quán)力與特殊利益集團完全操縱的狀態(tài)。那一個扔向聽證會的憤怒的瓶子,其實徹底砸碎了那一場聽證會的公信力。消費者在民意遭受強大侮辱之后,絕對不會再去相信那些基于聽證會之上的決策能有起碼的科學性與民主化。而失去信任的決策與權(quán)力,肯定是很危險的。
當聽證已經(jīng)不能為公眾搭建監(jiān)督與制約權(quán)力的平臺,這樣的聽證會本身就是對公共資源與公共財政的極大浪費。如果總是以這樣的聽證會來讓公眾看不見政府的陽光行政,讓公眾對權(quán)力越來越喪失信任,讓消費者眼睜睜地看著權(quán)力與資本合謀的公然盤剝,那么,最終徹底憤怒的民意,就一定會向坐在聽證會上驕傲的權(quán)力,扔出更為銳利、堅硬甚至是骯臟的東西。(單士兵)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