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誰之過?

2012-12-13 09:50:51 來源:臨汾新聞網

    當下,許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長大后前途一片光明,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孩子的身上。而學校部分教師更以考分為命根,以升學率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使那些天真活潑、充滿稚氣的孩子們,過早地背負起了他人的沉重期望。
    于是,孩子們永遠有做不完的習題,考分與名次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物極必反,孩子們開始厭學,甚至逃學、拒學。這些現象的產生,給當前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帶來很大的阻力,有相當一部分厭學的孩子往往在小學畢業(yè)后沒有信心步入初中而過早地進入社會,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常言道: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但我們好多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不分析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但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反之,也有一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過低,從來不去鼓勵孩子認真聽課、刻苦學習,孩子則會順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還有一些家長整日忙于工作,無暇關注孩子,對孩子的不良學習行為聽之任之。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孩子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在學校里,分數”這頂帽子在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由于片面地追求分數,老師布置了過多重復的作業(yè),這些題海戰(zhàn)術壓得學生抬不起頭來;部分教師課時沒能以孩子為中心,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直接,不能給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機會;還有的教師在學生學習困難時沒能給予真心地幫助鼓勵,使學習困難的孩子產生了消極態(tài)度,引發(fā)了其他方面的叛逆甚至更惡劣的行為,他們會覺得老師看不起他,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了,從而走上厭學之路。
    形成孩子厭學的局面是多方面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我們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所以,對孩子要進行正確的疏導、矯正,幫他們走出成長的誤區(qū)。
    首先,引導孩子及時與家長溝通。良好的家庭教育表現為家長跟孩子的關系既是長輩又是朋友,家長經常聽取孩子的意見以及要求,讓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另外,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其次,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敢于和教師溝通。對學習困難學生要注意觀察和了解他們是不是聽得懂,學會適當指導,幫助他們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難,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
    法國的凱恩斯曾說:真正的愛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寶石,是醫(yī)生聽到的第一聲心跳。師長們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fā),進行教育和幫助,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王華)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