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朱拽生是洪洞縣趙城鎮(zhèn)瓦窯頭村黨支部書記,現(xiàn)年68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小時候由于家庭貧困,他很早就輟學務工,跟著村里的能工巧匠學了門手藝,走南闖北,長了不少見識。改革開放以來,他憑著苦干、實干的精神,大膽搞起了建筑,一搞就是20余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朱拽生常說的一句話。他大半生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雖然個人富了,但總想著為村里多辦點事,讓村民也過上好日子。
朱拽生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錢辦教育,為村里的娃娃們改善教學條件。
瓦窯頭小學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chǎn)物”,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派來的教師走了一撥又一撥,學生們也一批一批地流失。面對這種狀況,剛剛擔任村委會主任的朱拽生自己出資150余萬元,帶著自己的工程隊建起了小學,并為新校舍添置了桌椅板凳和辦公用品。之后,他又投資200萬元,興辦瓦窯頭中學。在建校的那些日子,他每天5點起床,第一個到工地現(xiàn)場去督促,嚴格保證質量安全。2005年,建筑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新中學投入使用。當師生們走進干凈整潔的校園,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后,他們沸騰了,無不對朱拽生豎起大拇指。
2007年,朱拽生又拿出50余萬元,購置了新課桌,對校內(nèi)校外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還購置了電腦,實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
10年來,瓦窯頭村的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尤其是瓦窯頭中學,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學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由原來的78名增加到1030人,不僅本村的學生不再外出求學,連周邊村子甚至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都主動前來求學。10年來,瓦窯頭中學共計為臨一中、臨三中、洪一中、洪二中等重點高中輸送了超過1300名優(yōu)秀學生,教學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朱拽生還自己出資對本??既肱R一中、臨三中的同學每人獎勵1000元、行李箱一個;對考入洪一中等重點高中的同學每人獎勵行李箱一個。2015年8月3日,在新瓦窯頭中學建校10周年大會上,朱拽生對130名考入高中的學生予以表彰獎勵,10年來他共發(fā)放獎金80余萬元。多年來,他還資助本村郭林斌同學從小學二年級到大學期間的學習費用,現(xiàn)在郭林斌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并參加工作,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10年前,當朱拽生看到村里不少人家讓孩子早早輟學出外打工,一些年輕人對黨的感情逐漸淡漠時,心里十分著急。他沒有文化,但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跟黨翻身跟黨富,最知道黨的恩情。他要讓村里的孩子都上學,要讓村里的年輕人都熱愛黨。于是,在瓦窯頭中學建設施工的同時,他又投資80余萬元在學校東側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內(nèi)有一座偉人堂,陳列有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雕像10余座。偉人堂建立以后,吸引了附近村子的許多村民前來參觀,甚至有不少人從襄汾、太原等地慕名而來祭奠偉人。由于活動中心緊鄰瓦窯頭中學,因此成為了瓦窯頭中學對廣大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并成為了洪洞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同時,朱拽生還大力建設文化設施,豐富全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2015年,他投資50余萬元在村廣場修建了長達60余米的文化長廊。長廊內(nèi)以《三字經(jīng)》為主,宣傳中華傳統(tǒng)孝道。該村成立了鑼鼓隊,統(tǒng)一服裝,按時排練,每逢村里有活動時,鑼鼓隊都積極參加,營造了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學前教育同樣不容忽視。2014年,經(jīng)趙城鎮(zhèn)人民政府及洪洞縣教科局批準,朱拽生又墊資300余萬元,在該村東北部新建了一所高標準的趙城鎮(zhèn)南片幼兒園。今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新園舉行了隆重的開園儀式。朱拽生向社會各界及瓦窯頭村父老鄉(xiāng)做出了莊嚴承諾,他將為全村創(chuàng)辦一流的教育不遺余力,為關愛下一代健康成長付出全部的心血。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