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永和乾坤灣 觸摸母親河氣吞萬里豪邁氣概

2018-06-14 09:26:48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光影壺口 劉貴明

  臨汾新聞網訊 水,萬物生靈之源,包容著天地自然。剛強可穿石,柔軟可適應萬物。

  黃河,華夏兒女的“母親河”,滋養(yǎng)著大地,哺育了岸邊世世代代華夏兒女。她澎湃,浪花四濺,咆哮怒吼。她安謐,微波蕩漾,緩緩流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p>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籟自天涯?!?/p>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p>

  ……

  千百年來,黃河穿越了黃土高原,黃河岸邊的子孫們披荊斬棘、辛勤勞作,造就了高亢激越、悲歡離合的黃土情愫……

  黃河之魂在山西。

  九曲黃河不畏艱難險阻,直到奔流到海的精神,象征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斗不止的精神;澎湃奔騰的黃河壺口瀑布象征著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篳路藍縷的堅強性格;表面安謐流緩的黃河乾坤灣,大“S”彎象征著和諧八卦、共榮共存的中國人的世界觀。

  遠古時期的中國人在黃河懷抱的黃土地上開疆拓土,古中國從此誕生;抗日戰(zhàn)爭中,黃河邊的抗日英雄們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貢獻畢生。黃河之魂就深深地鑲嵌在黃河造就的華夏文明之中,這個文明近5000年而賡延不絕,生生不息,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之源,更是民族之魂。黃河文明是中華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是民族的驕傲、民族的榮耀。

  大美永和乾坤灣

大美乾坤灣 薛俊

  天下黃河99道灣,最美不過乾坤灣。

  “山美、水美、人美,永和的名聲出去了?!闭驹谇秤^景臺上,59歲的王先生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生在永和,長在永和,這汪流經永和的黃河水滋養(yǎng)了一輩又一輩永和人,也在這里留下了“中華龍”的美譽。王先生話語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對生養(yǎng)他的這片土地、這條河的熱愛。

  近年來,慕名來乾坤灣賞景的人越來越多,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偶遇來自太原的兩家游客,自駕來乾坤灣三年了?!帮L景優(yōu)美,心曠神怡。”這就是他們留戀乾坤灣的原因。

  閑暇時,王先生喜歡邀請外地的親朋好友來永和游玩,而乾坤灣一定是必去之地。這次,他是帶著自己的老同學張步建來的。

  “我第一次知道乾坤灣是在中央電視臺的宣傳片中看到,從中我看到了黃河的另一種美,今天總算親眼見到了。”站在乾坤灣觀景臺,張步建久久凝望著腳下深邃靜謐的黃河,“我們遠遠望去似乎看不見水在流動,像母親般慈祥。”

  黃河蜿蜒,龍行乾坤。黃河從雪域高原一路奔騰而來,唯獨對永和偏愛有加。流經永和境內的母親河一改咆哮前行、穿峽裂岸的偉岸,展現(xiàn)出溫婉多情、寧靜包容、大氣和諧的妝容。

  黃河流經永和,由北向南綿延68公里,張弛有道收放自如,迂回輾轉周而復始——依次形成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里灣、白家山灣、仙人灣和于家嘴七個優(yōu)美的“S”形大灣;七個優(yōu)雅的折轉盤桓,被定格為龍的圖騰,共同構成黃河上最神奇壯美、最富有內涵的景區(qū)——乾坤灣。乾坤灣保存有黃河各個時期最好的地質特征,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記者了解到,黃河在打石腰鄉(xiāng)河澮里村與陜西延川縣伏義河村的兩座山峰中旋了一個“S”形大灣。登高遠眺,這個“S”形彎道酷似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太極陰陽圖”,且“S”的兩道灣里各有一個古老的村落——河澮里村和伏義河村,這兩個村就像太極雙魚圖的兩個眼睛,天設地造、十分神奇。這幅鋪展在天地間的太極陰陽圖,成為乾坤灣中最宏闊、最美麗的景色。

  這里還是“中華龍”之源。黃河在流經晉陜大峽谷永和段時,千回百轉蜿蜒盤旋,天然形成了“中華龍”的形象。從空中俯瞰,乾坤灣就像一條蜿蜒盤旋、鱗光閃閃的“巨龍”在群山間穿梭游走。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乾坤灣是“太極八卦”的發(fā)源地,在黃河中游、中華腹地的永和乾坤灣,發(fā)現(xiàn)蟄伏千萬年的騰飛中華龍,不僅有力地詮釋了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也進一步印證了永和乾坤灣與中華龍圖騰的歷史淵源。

  仙人灣——黃河在這里彎轉320度,是黃河蛇曲的代表。傳說伏羲受這個蛇曲圓形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太極圖意——陰陽魚太極圖。

  蛇曲峽谷兩側侵蝕三角面發(fā)育,凸岸邊攤較窄,凹岸陡壁高峻是本段河流地貌的特征。

  若要“刨根”深究黃河的起源、黃河蛇曲地貌的形成、黃土高原地質地貌、黃河人文歷史和民俗風情等內容,你可以走進位于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仙人灣景區(qū)的黃河蛇曲地質博物館。

  建筑面積為1743平方米的黃河蛇曲地質博物館分為黃河之水天上來、傲視黃土天下奇、一古度今寫新篇三大展區(qū)。這里是研究黃河蛇曲地貌發(fā)育、分布、演化及與黃土高原新構造運動關系的重要地區(qū)之一。黃土塬、梁、峁和黃土溝谷并存,黃土地貌景觀類型豐富多樣,黃土地層和中生代基巖接觸關系清楚,是研究第四紀以來黃土地貌形成演化的重要科學實驗室和普及地質巖性、河流地貌、黃土地貌知識的理想之地。

  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永和黃河蛇曲,是現(xiàn)今罕見的發(fā)育在黃土高原,并深切于基巖之間的峽谷性嵌入式蛇曲地貌。不同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廣泛發(fā)育、兩岸分布有牛軛湖的蛇曲地貌。由于晉陜黃土高原在新生代的隆起,使晉陜段的黃河與其下游的高差加大,下蝕作用增強,加之基巖地層中廣泛發(fā)育的兩組節(jié)理的控制和影響,使河道被約束在穩(wěn)定的蛇曲峽谷內。

  “巧婦”馬大娘是當地人人稱贊的名人。對她來說,乾坤灣不是一個旅游景區(qū),而是她的家,來到乾坤灣的游客都是家人,她在乾坤灣景區(qū)門口開了一間民間小吃店。一碗涼皮或者面皮,再來一個頗有當地特色的厚饃饃,既美味又實惠。在當地,“頂飽”是厚饃饃最好的代言詞。以前只有家里的壯勞力才能吃得到。每到割麥季,村民早上去地里干活,晚上才能回來,拿上兩個厚饃饃,這一天都不會餓得慌。如今,厚饃饃成為了當地宴請賓客的特色美食。

  東征揮戈,不忘初心。

  行走永和大地,探尋黃河風韻,除了大美乾坤灣,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重要目的地。1936年,毛澤東主席率領紅軍東征,曾兩次進駐永和縣。主席在永和生活、戰(zhàn)斗了13個日日夜夜,將“渡河東征、抗日反蔣”的方針,修改為“回師西渡,逼蔣抗日”的策略,在關鍵時刻扭轉了中國革命的乾坤。

  隨后,主席指揮東征紅軍在乾坤灣勝利回師,開始了陜北13年的革命生涯,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這13天與13年也許是機緣巧合,但它是否昭示著中國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歷史必然?

  現(xiàn)在的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珍藏著大量的歷史文物,主要介紹了紅軍東征在永和戰(zhàn)斗和宣傳抗日等內容。館內共展出圖片100余張,實物百余件。紅軍東征精神已成為永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這里與主席相關的“霞光普照”“陽光雨露”“殉義柏”“毛字石”“沙發(fā)石”五大奇觀,更是被群眾津津樂道、引以為豪。

  千里黃河一壺收

  九曲黃河聚靈秀,飛瀑壺口壯國魂。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收盡奔騰不息的黃河之水,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的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壺口瀑布雄渾瑰麗蔚為壯觀。滔滔黃水傾瀉而下,激流澎湃,濁浪翻滾,水沫飛濺,煙霧迷蒙,狂濤怒吼,聲震數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達15-20米,夏、秋之際可達45米。在洪水時,洪流滾滾,涌出深槽,瀑布就變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河水沿深槽下行5千米便是孟門,出孟門之后,水面展寬,水勢變緩,又恢復到龍王辿以上的景象。

  伴隨瀑布出現(xiàn)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觀:水底冒煙、旱地行船、霓虹戲水、山飛海立、晴空灑雨、旱天驚雷、冰峰倒掛、十里龍槽。

克難坡景區(qū) 呂桂明

  距離壺口瀑布只有10多公里的克難坡景區(qū)以河流侵蝕地貌和黃土地貌景觀為主,保留有古黃河形成以來的各種地質遺跡。隨行導游告訴記者,由于河流侵蝕作用于軟硬相間的基巖,隨著時間的積累就漸漸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側蝕洞。由于地殼的抬升和黃河的下切,在黃河兩岸形成了深切河谷。

  克難城就建于黃土高原山梁之上,地勢險要,又有黃河天然屏障,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是閻錫山國民黨政府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所在地,留有大量的軍事設施遺跡。

魅力人祖山 王馨麗

  女媧伏羲地,中華人祖山。

  吉縣人祖山景區(qū)西與壺口瀑布為鄰,主峰海拔高度1742.4米,景區(qū)面積203平方公里,其中以人祖廟為核心的主景區(qū)面積為45平方公里。

  人祖山文化遺存源遠流長,神話傳說引人入勝,成為集“神奇、神秘、神圣”于一體的魅力景區(qū)。這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遺址眾多,豐富的遺址群使關于女媧、伏羲的神話傳說變成了有歷史確證的事實,讓媧、羲二皇走下神壇還原其作為人的本來面目,奠定了中華始祖的神圣地位。伏羲女媧在人祖山開創(chuàng)了婚育文明、農耕文明、歷法八卦文明和祭祀文明,點燃了華夏文明的古老星火。

  除了核心景點人祖廟上建有的“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外,這里還有關于伏羲女媧的風山、滾磨溝、傳針梁、合煙崖、洞房谷、造化坪等地名;當地一直延續(xù)著祭祀人祖的風俗;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有位列2001年中國考古十大發(fā)現(xiàn)之首的距今萬年之久的柿子灘以及新近考古發(fā)現(xiàn)的水獺坪等古人類文化遺址群。

  人文底蘊濃郁厚重的人祖山,同時又兼具偉岸壯觀的英武之氣,婀娜旖旎的秀麗之美;這里植物群落豐富,奇峰陸石林立,林幽壑深葉茂,珍禽異獸眾多,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古老風貌。春夏秋冬,風光各異;絢爛多彩,變幻莫測。遠眺令人油然興嘆,近觀令人心醉神迷。

  人祖山還是抗戰(zhàn)文化的保留地。1938年,日寇5000精銳攻打人祖山。第二戰(zhàn)區(qū)閻錫山晉軍與敵激戰(zhàn)兩天一夜,以犧牲126名官兵為代價,贏得戰(zhàn)斗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抗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經典戰(zhàn)例。人祖山中抗戰(zhàn)公路,碉堡、工事、戰(zhàn)壕如今大量保留在山崖密林之中,向人們訴說著那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事,也在提醒國人不忘亡國之恥??梢哉f,人祖山阻擊戰(zhàn)遺跡和克難坡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河汾首勝”云丘山

  古老的黃河流經鄉(xiāng)寧境內達22公里,境內河水平緩,河面寬廣,山勢峻峭,怪石林立,奇山異峰,極為壯觀。在鄉(xiāng)寧縣境,同樣閃耀著一張熠熠生輝的旅游名片,它就是位于黃河與汾河夾角處的云丘山景區(qū)。

  古曰“昆侖”,俗稱“北頂”,素有“河汾第一名勝”之美譽,這就是云丘山。云丘山自然景觀獨特奇異,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是集生態(tài)、旅游、文化、養(yǎng)生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qū)。

  歷經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大手筆的市場推廣,倚仗獨樹一幟的民俗元素和良好口碑的不斷累積,云丘山景區(qū)在全省乃至全國已經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了解到,山西各大地接旅行社已經把云丘山作為地接線路里一個品牌景點,在客源地得到廣大游客的認可?!暗皆魄鹕剿柶鹿糯蹇锤黝惷袼妆硌荨薄暗皆魄鹕礁G洞大院住宿”“云丘山的美食非常棒,特別是云丘水席、云丘山有機蔬菜”三大亮點及優(yōu)質的服務更是云丘山作為線路里面的獨家賣點。同時,景區(qū)內的綠色無公害的野菜、健身茶等,得到消費者的連連稱贊。此外,與美國、墨西哥團隊聯(lián)合設計建造的云丘山土屋聯(lián)合國正在加緊建設中,這種俗稱“會呼吸的生命居所”所帶來的全新體驗,令人尤為憧憬。

  星羅棋布的多個古村落是云丘山景區(qū)的核心看點,也是最大特色。云丘山的千年古村落有11個,有塔爾坡古村、康家坪古村、鼎石古村、安汾古村等,景區(qū)保留有唐代古縣城遺址、千年古村落建筑群,古城遺址全部用石塊壘筑而成,完整地保留了古先民的居住理念。其中有8個被評為國家級傳統(tǒng)古村落。

  每個古村落的主題定位各不相同,塔爾坡古村定位是民俗古村,村內展示婚俗、花鼓、花饃、民歌、山歌、鐵匠、山茶、巫儺、染布、傳統(tǒng)技藝做豆腐等;康家坪古村定位是匠人村,村內展示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利用文創(chuàng)的力量進行包裝;鼎石古村定位是原住民古村,村內至今保留著原來的生活面貌和習慣,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古山村。

  下一步,云丘山景區(qū)還將圍繞中和文化園、康養(yǎng)圣地、農耕文化園、安汾唐代古縣城旅游特色小鎮(zhèn)和古村落集散地等項目,持續(xù)深入挖掘景區(qū)的文化潛力。

  仙子下凡佑一方

  仙子女神靈光普照澤佑秦晉百姓,黃河母親源遠流長哺育華夏文明。坐落于大寧縣徐家垛鄉(xiāng)馬頭關的黃河仙子祠東臨巍巍群山,西毗滔滔黃河,依山傍水而建,矗立險峻要沖,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清咸豐四年(1854年)名曹仙媼祠,俗稱曹娘娘廟。2006年,大寧縣對曹娘娘廟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并正式更名為黃河仙子祠,至今保存完好。

  黃河仙子祠體現(xiàn)了黃河岸邊山區(qū)筑廟的風格,以石窯和無梁殿為主,山門、戲臺、正殿、配殿一應俱全。此外,馬頭關還有仙來石、望鄉(xiāng)亭、朝天洞、懸膽、清心泉等景點。這些景點氣貫黃河,香火繚繞,宛若人間仙境。

  黃河仙子曹娘娘相傳是女媧的親生女兒,王母娘娘的養(yǎng)女,三次下凡,助母造人,降妖除魔,啟民濟世立下蓋世奇功,被玉皇大帝封為“黃河之主”,是黃河流域唯一的神。大禹治水時,她三變老媼,以五指梳理一頭長發(fā)給大禹啟示,幫助大禹疏洪入海,平息了黃河水患。

  明朝時,她再次下凡,化身黃河西岸延長縣曹家河村一個平民的女兒。從小父母雙亡,長大后與小伙子黃山相戀,卻不得成親,遭到兄嫂凌辱囚禁。后在好心侄女的幫助下,逃出魔掌,來到黃河東岸的馬頭關村,為民造福,懲惡揚善,直到在半崖的石龕中坐化。附近老百姓將其用黃土和泥裹塑真身,建了廟宇,稱為曹仙媼祠,并把仙子坐化的正月廿二作為紀念日,每年都祭奠祈福。一到農歷正月廿二,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的人們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他們焚香跪拜,祈子禳福,十分熱鬧,這一習俗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目前,黃河仙子的傳說已經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故事收入 《最受農民朋友喜愛的99個神話故事》一書。經修復的黃河仙子祠美輪美奐,成為黃河大峽谷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相關鏈接

  扶貧旅游兩翼齊飛 沿黃公路火熱推進

  4月25日,全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2018年部分建設項目在吉縣、大同縣、左權縣、平順縣、陵川縣五地同時開工復工。

  項目總投資約76.8億元的臨汾市沿黃扶貧旅游公路北起永和縣南莊鄉(xiāng)前堡頭村,經大寧、吉縣,南至鄉(xiāng)寧縣鄉(xiāng)韓黃河大橋,輻射隰縣、汾西、蒲縣3縣,共涉及56個鄉(xiāng)鎮(zhèn),752個行政村,85萬人口。

  根據規(guī)劃,該旅游公路主線沿黃河東岸布線,全長260公里,通過11條支線與縣域內各處景點連接,支線總長196.2公里,景點與景點通過聯(lián)絡線連接,總長125.3公里。

  建成后,這條公路將是一條“項鏈”,串聯(lián)起黃河沿岸豐富的旅游資源: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黃河乾坤灣風景名勝區(qū)、紅軍東征革命紀念館、大寧二郎山自然保護區(qū)、吉縣人祖山自然保護區(qū)、管頭寺自然保護區(qū)、壺口瀑布、克難坡、鄉(xiāng)寧云丘山、黃河古渡口等著名旅游景點將有機融為一體。同時,這條旅游公路還將解鎖多種“黃河旅游”的體驗方式,不僅可以滿足自駕游,還能滿足更多元化的旅行需求。

  沿黃扶貧旅游公路,是山西省農村旅游公路建設重點項目,也是我市打造“中國根·黃河魂”旅游品牌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對加快我市西山片區(qū)脫貧攻堅、完善沿黃旅游公路網絡、創(chuàng)建全國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續(xù)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 王小庚 李衛(wèi)紅 荀丹薇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