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解州關帝廟景區(qū)外景。
9月12日,講解員正在向小朋友們介紹解州關帝廟歷史。李成晉攝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圣人,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關羽。關羽作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敗走麥城被孫權(quán)斬于臨沮之后,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xiāng),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
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
初秋時節(jié),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游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chuàng)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整座廟宇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因規(guī)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歷史最悠久而號稱“關廟之祖”“武廟之冠”。
在建筑規(guī)格上,解州關帝廟布局為我國古建筑最高等級的帝宮式建筑群,具有皇家宮闕所獨有的端門、雉門、午門、文經(jīng)門、武緯門、東西華門、東西便門等門廡,雖然體量較小,但位置門額皆與帝宮類似。這些建筑盡顯關公的帝王身份。
來解州關帝廟,不僅要游覽古柏蒼郁、殿宇巍峨的“關圣文化建筑群”,更要讀懂關公忠義文化,以尋找根植人們心中的千古偶像。午門內(nèi)兩邊墻體上的壁畫,留住了游客腳步。桃園三結(jié)義、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等一幅幅壁畫,把關公“忠義仁勇”精神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尤其是桃園三結(jié)義中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誓愿,成為關公一生忠誠履行的責任和信念。不論順境逆境,從未動搖過忠誠二字。
“精忠貫日月,大義薄云天”,“忠義二字,團結(jié)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關帝廟內(nèi)有很多這樣的對聯(lián),都體現(xiàn)了人們對關公忠義精神的高度贊譽。專門從福建到解州關帝廟的游客施朝暉禁不住地感嘆:“百聞不如一見,解州關帝廟的精美建筑和忠義文化都深深震撼了我!”
關帝廟御園里珍藏的《風雨竹》碑刻,盡顯關公的儒將風范。他把“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的詩詞,巧妙地藏進了竹葉中,借物詠志,表達忠義氣節(jié)。一部《風雨竹》打動無數(shù)后人。在關帝廟,《風雨竹》扇面、碑帖等文創(chuàng)作品,成為游客青睞的伴手禮。
春秋樓,是關帝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采用懸梁倒柱的方式,使廊柱看上去懸浮在空中,精美絕倫。因樓內(nèi)有關羽夜讀《春秋》像而得名。關帝廟文保所所長衛(wèi)龍說,《三國志》里多處記載關羽對儒家經(jīng)典尤其是《春秋》手不釋卷,關羽忠義思想的建立,以及在其一生中對忠義思想的堅定,就是接受儒學熏陶和教育的結(jié)果。作為“忠義仁勇”的化身,他受到了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的推崇和敬仰。千百年來不斷被歷代皇帝敕封,由侯而王、由帝而圣,并被儒、釋、道共同尊崇,終成中國人頂禮膜拜的“尊神”。
行走在解州關帝廟,這里的每一個建筑、每一棵樹木,每一件器物,處處展示著關公忠義文化內(nèi)涵。導游王小楠為記者解讀道:關羽言行如一不事二主肝膽相照,此為忠;兩肋插刀義薄云天扶正祛邪,此為義;以誠待人一諾千金信用為重,此為信;擅用計謀巧以用兵,此為智;心系百姓善待下屬有福同享,此為仁;所向披靡勇往直前“過五關斬六將”,此為勇!雖然曹操厚待關羽,封侯賜金,但關羽始終不為所動,依然選擇忠于先主,忠于漢室,絕不變節(jié)。他的“忠”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相一致,他所忠于的是國家,是民族,是一種愛國精神。他的“義”,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相一致,有情有義,誠信待人,既是一種俠義,更是一種大義。我們今天弘揚關公精神,也是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公形象恒久地樹立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如今,關帝廟早已松柏森森,關公作為一株凝有“忠義仁勇”的精神巨柏,卻仍以其芬芳的松香長留在我們心中;關公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深厚積淀,早已凝結(jié)在華夏歷史與文明的骨髓中,流淌在華夏兒女的血脈里。
本報記者李寧波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