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活在農(nóng)村,小時候挨過餓,對食物極為珍惜。她時常對我們講,浪費糧食是一種罪過。田里的糧食總要做到顆粒歸倉,偶爾有飯粒掉在桌上,她也會一粒一粒地撿起來,放到嘴里吃掉。
有一次,我到老家小住,小弟領著兒子皮皮回來了。中午吃飯,皮皮不小心將一碗飯撞翻在地,母親心疼得不得了,彎下腰去,想把地上的飯捧起來。皮皮大聲說:“臟,奶奶!”母親執(zhí)意去撿,皮皮索性走上前去,將地上的飯踩了個稀爛。一向疼愛孫子的母親氣得責備皮皮:“你這個孩子,這是糧食呀,怎能這樣糟蹋?”母親深知食物來之不易,她認為所有的食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每個人都不應該浪費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老年人對糧食都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虔誠。
有次我蒸饅頭時,七十歲的婆婆顫巍巍地進了廚房,聽見窸窸窣窣的聲響,我問:“媽,你在廚房干什么呢?”婆婆好像在掩飾什么。我走進廚房一看,原來婆婆正費力地用手摳蒸隔周圍沾著的饅頭屑吃。我說:“媽,您這樣不好,別人還以為我不讓您吃飽飯。您想吃的話,鍋里還有很多饅頭?!逼牌挪蛔匀坏匦πΓ骸拔也火I,看見你常將這些饅頭屑用水一泡一刷就倒掉了,我覺得浪費了,怪可惜的?!逼鋵?,珍惜糧食無關乎貧富,它體現(xiàn)出的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清朝政治家劉統(tǒng)勛說:“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薄@罴握\用餐簡單,一碟小菜、一小碗米飯。最后不僅菜吃光,碗里的飯也吃到幾乎一粒不剩。弘一大師認為,人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在他眼里,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能有一碗白米飯吃,更是好上加好。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F(xiàn)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糧食富余了,有些人卻忘記了曾經(jīng)的匱乏與不足。孩子扔饅頭,大人倒剩飯,講面子,擺闊氣,各種奢侈浪費隨處可見。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人要心存敬畏之心,即便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沒有隨意糟蹋的權力,你可以將富余的物質(zhì)去接濟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食物將養(yǎng)料融合于人的血肉中,從而完成了種類的生存。對食物的敬重,其實就是對生命的敬重。(王永清)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