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烘焙”
馮勛功
這幾天,單位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讀書會,主題是“美食與烘焙”,幾位愛好烘焙的美食家?guī)砹俗约河H手制作的烘焙作品,并給大家分享繁復(fù)的制作過程。坐在甜香四溢的現(xiàn)場,看著色香味十足誘人的甜點(diǎn),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親,想起了她親手制作的“烘焙”。
母親的“烘焙”算不上現(xiàn)代意義上的烘焙,只能算是貧困艱難歲月里對子女的寵愛。在我的記憶里,母親最拿手的“烘焙”作品大抵就是“打干饃”和手工月餅了?!按蚋绅x”只有在家里新添了人口,或者孩子們哭鬧沒好吃食,或者我們兒女要去遠(yuǎn)方上學(xué)才會進(jìn)行。母親用葫蘆瓢舀出家里稀罕的白面,放在陶瓷和面盆里,取出幾枚家里老母雞下的蛋打在一個碗里,然后就用這準(zhǔn)備好的雞蛋汁配上水開始和面,當(dāng)面團(tuán)揉勁道后,放在一旁,蓋上毛巾,讓面發(fā)醒。半個小時后,母親再次反復(fù)揉面,在案板上做成大小適宜的圓形薄餅,最后撒上芝麻和少許咸鹽,放在家里的大鐵鏊上烙。這個時候,我就圍繞在母親身邊,一邊往灶窩里添柴燒火,一邊看著母親忙碌,不出幾分鐘,滿屋子都是焦香味。第一張出鍋,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用手揪上一塊,放在嘴里,香脆無比,這一刻所有味蕾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即使過去了許多年,童年的這個香味,至今縈繞在我的心里。
除了“打干饃”,記憶最深的還有母親的手工月餅。農(nóng)歷八月剛到,母親就開始著手準(zhǔn)備制作月餅,好讓我們兒女提早吃到這一年才有一次的美食。和打干饃一樣,母親事先準(zhǔn)備好了“五仁”的餡料,用雞蛋、葵花油和好的面,我則幫著母親清洗一年才用一次的月餅?zāi)>?。這些模具有“花好月圓”“五谷豐登”“萬事順利”等各種吉祥語,而我最喜歡的卻是一款像人形娃娃的模具。母親按照模具大小將面搟成包子皮,再包好餡料,我則負(fù)責(zé)將其按壓進(jìn)模具,再倒扣出來,這樣一個一個刻字的月餅就成型了。燒烤的過程則更為傳統(tǒng),那個年月沒有現(xiàn)在的電烤箱,母親就用一口大鐵鍋,里面放上半鍋沙子,籠屜里擺上一個個成型的月餅,蓋上鍋蓋。而后,我則賣力地?zé)窕?,渴盼著一鍋月餅盡快出鍋,不一會兒,鍋里就流溢出月餅的香味,我情不自禁吞咽著口水。母親揭開鍋蓋,用長滿老繭的手,快速地把一個個半鼓起來的月餅翻轉(zhuǎn)過來,又蓋好鍋蓋,烤月餅的另一邊。等兩面烤得焦黃的時候,月餅就出鍋了。然后,我一手燒著柴火,一手拿著娃娃月餅,嘴里一下也不閑著。母親嗔怪道:“就你這小家伙貪吃!”
等我長大了些,要出門求學(xué)。每次遠(yuǎn)行,母親總會親手給我準(zhǔn)備好“干饃”,秋天的時候準(zhǔn)備好月餅,把我的書包塞得滿滿的。帶著母親的寄托和干糧,我在前行的路上,從不放棄,也充滿力量。后來,我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了工作,來不及盡孝,母親就離我而去,我再也無法吃到母親親手做的干饃和月餅了,但是那種滋味卻永遠(yuǎn)存于心間,無法忘懷。
今年清明節(jié)回家,在老家的街道邊,看到一位衣著樸素的老媽媽在賣“干饃”,就是母親制作的那種“干饃”,我頓時非常激動,仿佛看到了我的母親,便立馬買下了所有的“干饃”。我的兒子一手提著袋子,一手拿出一張“干饃”津津有味地品嘗起來,并且贊不絕口。
望著車窗外的遠(yuǎn)方,我給兒子講著我童年的故事,懷念著我的母親,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