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山下龍眼泉

2023-09-15 11:19: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明珠山下龍眼泉

文/賈永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唐·劉禹錫

  據(jù)考證,洪洞境內(nèi)的泉水竟有126處之多。其中,廣勝寺腳下的霍泉乃三晉名泉,而在河西堤村鄉(xiāng),也有一處不分晝夜、汩汩而出的泉水——龍眼泉。

  相傳,堤村曾叫嵇村,源于一戶姓嵇的人家舉家遷居此地而得名。舊時,一到雨季,村東汾河水泛濫,經(jīng)常沖刷糧田,導(dǎo)致水土流失嚴重,所以人們就修筑了汾河堤壩。村西還有清康熙年間修的舞陽河堤壩,村北也有清代所建的澗河堤壩,這三條堤壩,如龍盤虎踞,保護著這里的人民,加之“嵇”字難寫,讀來拗口,后來人們就改村名為堤村。

  “泉名龍眼兩石洞,日日夜夜清泉涌。三座方池映彩云,十字水渠流月影。”原山西廣播電視臺駐臨記者站站長劉國柱先生曾如此描寫被堤村人視為“水神”的龍眼泉。

  位于堤村村東南的龍眼泉,原叫八寶泉(清、冷、香、柔、甘、凈、不涸、沉療),相傳泉水深處有兩顆明珠,到了夜間奇光映射,輝煌奪目,因恰似龍眼,故稱龍眼泉。

  據(jù)記載,龍眼泉園區(qū)始建于元代初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有溪,溪邊有泉,泉上建有小廟,泉水經(jīng)廟下流出,自泉前池塘正東而出,灌溉范圍覆蓋堤村及鄰村李村,甚至偏南稍遠的好義村。清康熙年間擴建,砌竇壘室,疏通泉源,使之坐西面東,初具廳院。又于民國8年重修擴建,加固竇室,修庭造院,砌石為池。前池中央建一八角亭,池邊設(shè)條石無數(shù)塊,便于村民浣衣、牲畜飲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村里集資修復(fù)了兩次,維持原本樣貌。1988年、2008年村民又籌資重修擴建,并將就近地塊擴容入園,增補亭臺樓閣長廊若干,目前總面積5畝有余。

  2023年秋,白露剛過,筆者一行三人赴堤村鄉(xiāng)訪賢,返程途中,因久仰龍眼泉盛名,隨即駐車入園,實地攬勝。

  站立高處,放眼望去,整個園區(qū)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恰遇該景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修復(fù)施工,園區(qū)大門已由原來簡陋的圓形拱門,改建成大門帶耳房的恢宏形制。而偏西的核心區(qū),最為吸睛。

  移步低洼的池塘邊,映入眼簾的是靠東側(cè)的一個半圓形水池,池水非常清澈。池中央果然有一座八角小亭,亭臺的左右兩端則有一條迂回曲折的水泥廊臺貫通南北。這里的池塘,看上去不足一米深。忽然,不知從何處游過來一群黑魚,然后它們又機警地分成三撥,好像在對陌生來客竊竊私語。等好奇的我們掏出手機準備抓拍時,它們又迅速逃逸,一轉(zhuǎn)眼的工夫,魚群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抬眼西望,滿眼蔥蘢的明珠山腳下,剛剛修葺一新還未彩繪的龍王廟巍峨聳立,那高翹的檐角伸向半空,如同大鵬展翅,氣勢如虹!單檐歇山頂?shù)奈菁拐?,又置磚雕兩重,寓示之上還有兩層樓宇。廟門口的兩側(cè),分別對稱地矗立著兩棵粗壯的翠柏,村里人皆尊稱其為“龍角”。龍王廟殿前的南北兩側(cè),新增建了兩座形制較大的亭子,尤其是那十字歇山頂?shù)奈蓓斁露智f重。兩座亭子前,又各新建了面闊三間的水閣。最令人注目的是北側(cè)水閣屋后那棵粗碩的柳樹,高大茂盛的它,日夜守護著這流淌的龍眼泉,見證了龍眼泉幾百年來的滄桑變化。

  龍王廟前那一堵新修筑的墻體上,深藍色的彩繪背景象征著寬闊無邊的海洋,墻體的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只通身金黃、形態(tài)逼真的虬龍,仿佛正在游弋舞動。而墻體下方的正中部位則有三個拱形門洞,這里便是該園區(qū)的主角兒——龍眼泉了。

  三個門洞之上,分別嵌入“龍眼泉(紅底金色)”“馨香”“澹泊”三副門字,左右還嵌有兩副對聯(lián),分別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歡水笑楊柳舞,水清魚躍松柏歌”。大家在為之叫好的同時,也指出根據(jù)古代書寫與閱讀的習(xí)慣,門字應(yīng)該從右至左排列最為妥帖。

  三個水洞前有一座長寬約6米見方的方形池塘(西池),池塘三面均由三層青石臺階砌成。我們先后俯身查看了3孔水洞,水面皆清澈透底,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特別是在第二個門洞,你若低頭仔細端詳水面,會發(fā)現(xiàn)那水紋層層疊疊,蕩滌開來,由此推測其出水量不可小覷。忽然,有兩條一尺多長的黑魚從里面悠閑地游了出來,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人,馬上又一轉(zhuǎn)身,倏地就不見了。噢!原來這毫不張揚、汩汩涌出的泉水,竟然是從龍王廟下的暗洞不停地流淌而出的,我們不禁欣喜若狂,總算搞明白了龍眼泉的來處,實在是不枉此行。俗話說得好,好事成雙。稍后,我們竟在靠南的門洞條石間,又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只蟄伏于此的大烏龜。

  記得人們常提起“洪洞有十八怪”之說,其中一怪便是“龍眼泉神魚不能逮”。我們趕緊向陪同的村干部求證。他點頭表示肯定。

  他說,當?shù)仃P(guān)于龍眼泉傳說的版本很多。聽老人們說,古時候,堤村村南曾有一條龍保護當?shù)厝?,后來有一條惡龍飛來堤村興風(fēng)作浪,禍害當?shù)?。堤村龍隨即與惡龍殊死搏斗,直至精疲力竭,最終墜落于南堡山下,不甘心的它痛哭流涕,哭啊,哭啊,淚水就變成了泉水,長流不息。

  隨后,他又講述了“觀音菩薩賜水”的傳說。古時候的舞陽河川經(jīng)常連年干旱,民不聊生。觀音菩薩為挽救眾生,化身一老嫗,手抱水塘從尚頭峰啟程,往東行進。她一路叫喊:“接水來,接水來?!笨扇庋鄯蔡サ谋娙瞬蛔R神仙,還認為其精神失常,急躲慢閃。老嫗搖頭嘆氣,邊走邊喊:“接水來,接水來?!睅滋旌螅瑏淼降檀迥媳ど较?,幾位老者見到仙霧繚繞,便齊刷刷跪拜在老嫗面前訴求。觀音菩薩便將一塘圣水傾倒于山腳下,頓時從地上涌出一股清泉。當村民再三拜謝時,觀音菩薩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人們就建池修亭,起名叫龍眼寶泉。

  村干部一時興起,又饒有興致地說起了龍眼泉的另一個神奇故事——刺金燈。相傳,舊時龍眼泉那里有一盞金燈和一盞銀燈,庇護人民安居樂業(yè),繁衍生息。后來,來了一個外地人,此人經(jīng)常是夜出早歸,行動甚為詭秘。有一次,他悄悄來到龍眼泉,抽出寶劍,瞄中金燈,猛地一刺。突然,一縷青煙騰空而起,再轉(zhuǎn)眼看那人早已化為灰燼,但那盞金燈依舊閃閃發(fā)光。

  幾百年來,甘甜可口的泉水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的堤村人。當?shù)孛裰V還有“金張端,銀許村,好人出在堤李村”之說。言外之意,就是說人家堤村、李村的人大多貌美膚白,據(jù)說就是與長期飲用龍眼泉水有關(guān)。

  村干部說,自己小的時候就常來這里玩耍。那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會來泉里挑水,家里的水缸竟從不生水垢。用龍眼泉水熬出的米湯糯香爽口,非常好喝,老少皆宜。但也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村里人吃喝洗涮都用泉里水,卻從不吃泉里的黑魚。當?shù)厝顺绶铨堁廴阉斪鞔謇锏摹笆ト薄吧袢?。每到寒冷的冬季,這里的泉水溫潤,從不結(jié)冰,經(jīng)??梢钥吹匠靥了嫔响F氣騰騰,分明就是一處溫泉,就連池塘邊上的那棵古柳樹,即便到了三九寒天也是枝葉青青。而每到炎熱的夏季,池水卻一反常態(tài),異常冰冷,他從沒見過有人在此游泳來消暑。

  每年的陽春三月,龍眼泉園區(qū)還會定期舉辦廟會。到那時,龍王廟內(nèi)香煙裊裊,威風(fēng)鑼鼓喧天震地,擺攤做買賣的搭滿了帳篷,舞臺上演著精彩的蒲劇和道情大戲……龍眼泉廟會的盛況,有詩為證:龍王廟內(nèi)香裊裊,龍角柏枝綠蔭萌。廊房看臺滿游客,絲弦悠悠唱道情。

  看著眼前這從不間斷、流溢而出的清泉,自由自在游弋其間的黑魚靈龜,還有蒼翠欲滴的株株松柏,供人畜洗衣飲水的諸多條石,再聽著村干部娓娓而談美妙動聽的種種傳說。我的腦海中,陡然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維筆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渲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钡慕^美畫面。

  是啊!明珠山下的龍眼泉,它是堤村歷史發(fā)展的記錄者,它見證了堤村悠久輝煌的崢嶸歲月,見證了嵇村人筑堤建壩、抵御自然災(zāi)害的無畏無懼。它又是堤村人民的幸福泉,它用甘冽的泉水滋潤了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堤村人善良剛直的性格,創(chuàng)造了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它又是堤村人的一筆寶貴財富,始終與堤村人同命運、共呼吸,造就了一種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獨特生態(tài),創(chuàng)造了洪趙文化體系里獨特的堤村文明。

  流淌幾百年的堤村龍眼泉,你就是生命之源、精神之源、文明之源。在此,我想借用退而不休、畢生致力于傳統(tǒng)國學(xué)研究的堤村鄉(xiāng)北垣村人,原山西大學(xué)國學(xué)院院長劉毓慶教授為正在修建的龍眼泉園區(qū)題寫的一副楹聯(lián)作為收束:靈泉出山,流古今日月;方塘開鑒,照天地良心!

2023年仲秋

  校對:侯麗娟 劉正兒


     

責(zé)任編輯: 吉政

上一篇: 【散文】我的爺爺

 

下一篇: 遲到的感恩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