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了一柵墻
郭三皎
葉圣陶的《爬山虎的腳》,是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課文,我教過學(xué)生好些遍。藉蘊文字與圖片,了解了垂直綠化植物爬山虎的一些特點,如其多分枝,枝上有短的卷須,卷須的頂端及尖端有黏性吸盤(文中葉老形象地喻為爬山虎的腳),遇到物體就會吸附在上面,無論是巖石、墻壁,或者樹木。還有其莖葉迅速而密集的繁殖,一根莖粗2厘米的藤條,生長兩年,居然可以覆蓋到三五十平方米。
生活中,也常常于樓宇的墻面、花園的柵欄,相遇爬山虎那一掛動人的綠。炎熱的盛夏,城市又燥又熱,若路過滿墻碧海似的爬山虎,瞬間便能感受到絲絲涼爽,燥熱的心也寧靜了許多。
記得最震撼的一次,是在北京798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見到的氣勢磅礴的爬山虎。那棟樓得有6層多高,長度也有好幾個單元,硬是被綠綠的爬山虎鋪滿了,只露出了窗口與門戶。我驚嘆植物的力量,驚嘆柔藤的能量,驚嘆株株爬山虎拖著浩繁的藤葉,攀上偌高的樓頂,垂掛附生而生機勃勃,實在嘆為觀止!
終得機緣零距離看到并且觸摸到爬山虎與其“腳”,是2013年的秋天。其間恰遇一節(jié)自己不太感興趣的課,便踱到操場,原來這里有一圍墻的爬山虎在等待著我。
我疾步走到跟前,這個時節(jié)的爬山虎,許多葉子都敗落了,裸露出了爬山虎帥氣的灰褐老藤與降紅嫩莖,還有萌態(tài)可掬的小腳丫。一如《爬山虎的腳》所描寫的那樣:“枝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狀的細(xì)絲”。雖然看不見它動態(tài)攀緣的樣子,但課文中的句子似乎又浮現(xiàn)在眼前:“觸著墻的時候,細(xì)枝的頭頂變成小圓片,扒住墻,把嫩莖拉一把,就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
為了驗證看上去柔弱的爬山虎,焉何能牢牢地抓住墻面向上攀爬,我用手使勁地或摳或扯或拉那新生的或黃去的小圓片……結(jié)果,那些圓片像粘在墻上的“吸盤兒”,無論如何用力,都不能夠使圓片與墻面剝離。我一下子相信了,相信這無數(shù)枚小圓片的力量與能量,相信它們的齊心合力,完全足以拖舉著爬山虎滿掛的藤葉爬上幾十米的高樓,年年歲歲,風(fēng)吹雨打,與墻依依乎了。
太了不起了,這些芝麻粒般小小的小圓片,不,是小圓片們,生生地托舉起了巍峨的爬山虎,春天撩起綠浪,金秋刷起鮮紅,橫臥高墻,將美麗垂屏。
離開爬山虎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回望了好幾次。我的心里已經(jīng)深刻地雕下了爬山虎的形象:那纖細(xì)的身影,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一步一步,漫成一片……
責(zé)任編輯: 吉政